返回

第337章 捐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37章 捐赠 (第2/3页)

双眼显得特别突兀而大的孩子,她的心头更是不禁一片惨然。

    在沁水镇上找了间客栈住下,引章便立刻写了封信让阿青找人即刻送回京交给鱼儿,信中交代鱼儿吩咐丁凡雇一批人匿名运些粮食药品过来赈灾,见信动身,不得耽误。虽然她知道自己这种行为其实算不得什么,但既然遇上了,她就不能当没看见

    对于做善事一道,引章还是很谨慎的,虽然大肆宣扬会为骆家商号赢得好名声,但同时也可能引来不必要的猜忌和麻烦,比如“收买民心”、“得意忘形”之类的。何况,她做这些事该知道的人仍会知道,不必要知道的还是不知道为好。

    不单单是这一桩,在家乡杭州骆家做善事也是极有分寸的。当然了,在家乡做善事不会匿名,因为一个人发达了报效自己的家乡是再正常也再应当不过的事,反之才会被人鄙视唾弃。无论修桥铺路、修建学堂、冬季舍米舍衣、夏季施药等等,骆家从不会拉下,但也绝不冒尖,一切做得刚刚好,让爱出风头的出了风头,该得实惠的得了实惠。

    除了这些,只要有人牵头举办什么慈善活动、慈善宴会之类的,骆家来者不拒从未拒绝参与。话说杭州富人多,各种打着慈善名号的宴会活动也很多,但并无哪家是每一次活动都参加的,只有骆家,无论富太太们凑钱重塑菩萨金身还是文人墨客提议整葺雷峰塔,只要接到邀请函必定参与。话说有一年山东发生水灾,杭州知府夫人体会丈夫同僚友好之心,举办了一次赈灾慈善大会,安寄翠也捐了三千银子。是以杭州各团体举行这些活动斟酌与会名单时,头一个想到的总是骆家,总要说“骆家自然算一个,还有某某某也可以算一个……”但实际上,骆家花的钱并不是最多,而名声却是最好。

    然后,引章又吩咐阿青找到了当地一间叫做沁心寺的寺庙,拿出八千两银票捐献,请求主持买米买粮搭建粥棚施粥、买药材施药。主持是个心善人,抖着手收下银票,双手合十,眼眶中水亮亮的,当即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