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理论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四百七十八章 大理论家 (第2/3页)

样……不奢求白银时代,但觉得张眼所见尽是庸人,自己也活得没意思了语》,不觉得他企图改变世界,觉得他只是想让身边少几个无趣的人……”

    “恐惧文化消亡……这恐怕是一种比欧美灾难片高级点的恐惧吧,灾难片恐惧的是生存福利。《黑客帝国》充满福利转瞬即逝的伤感,革命者抱怨劣质咖啡,根据地模仿迪厅。可能生活得丰衣足食,但文化消亡,人间变得无智无趣武侠片应该怕这个。每一种类型片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西部片是枪械知识和流浪技巧。爱情片是女性心理和家族文化,武侠片应是礼乐……”

    “礼乐是接人待物的规矩和生活的讲究,这些是武侠片历史上恰恰轻视的东西,如男人后面拖根辫子、额前留着分头或背头,男人见面除了会抱拳礼,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德高望重者像美国黑人般说话时下巴一翘一翘,女人随手就拍男人胸脯肩膀……”

    “武侠片应该敏感中国人的‘样’。保留些传统中国人生活方式。怕‘样’消失,应是武侠片的恐惧。这种恐惧不是臆想出来的,而是历史中一种庞大人群共有的心理。比如北京满族人的特点是‘礼多’,对于汉人礼法的讲究,盯得比汉族还仔细。辜鸿铭热爱慈禧太后。认为最为美丽端庄,但也怕跟满族人交往,举动稍有不妥,立刻招来批评,确实难受。他在《清流》一文中表达了:‘还有比在街上遇上一个满族人更烦的么?’……”

    “为何如此讲礼?因为失落,种族自豪感在内政外战上严重受挫,为心理补偿,以死盯礼数来维护身份地位。焦菊隐导演《茶馆》时,带演员去体验生活,当时还有许多茶馆,茶馆满满堂堂的,整日有人泡着,都是旧时代已失势的人,对新生活茫然无措,一日一日地泡着,相濡以沫……”

    “《茶馆》表现的是礼崩乐坏,清末茶馆还有份文明的气派,人人重情讲礼,坏人干坏事,好人好好活着,两不相涉,一步步到了豺狼当道,好人活不下去,成了薄情无礼的土匪世界。老舍的台词里有‘我爱大清朝’的话,没有过‘爱民国’、‘爱北洋’、‘爱国民党’的话……”

    “老百姓过日子不管主义,只看文明。礼崩乐坏,从‘半年一结账’到‘喝茶先付茶钱’,人情的厚道全无。人对人高度不信任,都是暂时关系,谁活得都没有底气。从一壶茶的规矩,可看出人间气象……”

    “‘礼乐’是一把衡量世情的尺子,老中国人都是看这个,简明而富于智慧。皇帝也怕这把尺子,要以礼乐调理民风,民风失去淳厚,就是统治水平低,会招后人笑话。这是孔子传下的方法,他让自己做官的弟子以此方法处理政务。看礼乐,是中国人固有的思维,我们要以此思维创作电影……”

    “小津安二郎的《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