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章 管事 (第2/3页)
答。
老林说:“那好,你有空经常到这里来走走,顺便来看看你太爷爷。你以后进来时到门口,在墙上轻轻地拍三下就行了,会有人来给你开门的。”
安良说:“好的,有事我会来找你们的,一趟来过下次我就知道了。”说着他就走出来。可是进去时走了老半天,出来时没走两步,他就在思明路的大路上了。他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走出来的。
第二天他继续到机械制造厂电工班去上班。想着去思明路484号之事感到有点蹊跷,没有想到鹭江竟有这样的地方。看看眼前这里却是繁华的城市。他感到自己碰到的事情真是奇怪,这种地方以后不会再去了吧,也许根本没有去过,只不过自己做了一个梦罢了。时间一长也渐渐淡忘了。
不久因在那个厂学不到技术,他们又到一个郊区的电化厂学习。
在那个厂又学习了三个月,九月份因一场十二级大台风,电化厂草棚棚厂房全部倒塌了。厂里自己的工人都没地方住,更不用说外厂培训的工人了。他们三个人只好回到自己厂里的工地来。
一忽又过去了半年多。包安良本来在部队学过电工学和无线电,基础较好,又经过在工厂里两年光景培训,初步懂得了一些接电灯、接保险丝、检修简单的开关等电工技术,已经可以做些简单的电工活了。于是他们三个人只得回到自己的工地上来。在工地上拉拉临时线,打打杂。
这期间,包安良因为在工地上没有正式生产,电工没有什么活。厂里还派他和一个大学生到市木材公司去帮助当木材测量员。三个月后他又回到工地。这时动力车间开始生产。由一台锅炉和一台气轮机和发电机先投入运行,向全工业区供电。
经过两年培训后的安良在动力车间里当起了值班电工。厂里在外面各省各地各个工厂培训的工人们也都陆续回来了。年底榨季到来的时候就准备生产。
没有想到在按排值班名单时。虽然安良以前不安心工作,业务也不很钻研的一个工人,但是原来复员时部队的中队长、现在的他们的动力车间朱主任,却看好安良有责任心、肯吃苦的精神,把安良安排到值班电工的丙班班长位置。在三个班长中,安良是年纪最小、资历最浅。虽然连动部队当兵工龄不短,但他做电工才不过两年。甲班班长就是哪个sh人、从部队里来的副排级的老吴。乙班班长是河北人刘文彬,他也是一个五三年老兵。安良没有想到领导这样器重他,他真感到受宠若惊了,他决心要不辜负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培养。在生产中要好好表现自己,争取入党。
安良带的班共有十二个电工,其中三个是女的。两个是从纺织厂借来的。还有几个都是临时从闽南各地刚刚招来的。
值班维修电工就是负责全厂在生产中的电气维修和运行。全厂有五个大车间,大大小小五百多台电动机,2000多盏白炽灯和日光灯,安良感到责任重大,要保证这些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可不轻松。
他把十一个电工分成三个小组,一组在动力车间,一组在压榨车间和澄清车间。一组在事故最多的分密车间。他自己机动,重点在分密机点上,并在这三个组所在车间跑来跑去。哪里事故多就往哪里跑。哪里需要处理事故,他就奔到那里。车间里出了事故,不论是电气事故,机械事故,安良都要到得现场去看一看。因为机械与电气是相连的,机械事故把机器停下来后,得要重新启动,也需要电工的监视和配合。
那天是刚刚正式生产第一天,这个日产两千顿白沙糖的甘蔗化工厂,是鹭江市第一家大型轻工业工厂,设备都是机械化自动化的。这在当时当地也算是个现代化大工厂了。经过几千工人的三年建设,现在终于可以生产了,这是当地人民的一件大喜事。他们可吃到本地生产的白沙糖了。
今日首次生产,宽阔的厂门口和高高的制糖车间厂房的墙上,挂起了许多省市兄弟厂送来的大幅标语:
“热烈祝贺鹭江甘蔗化工厂投产!”
“热烈祝贺鹭江甘蔗化工厂顺利开榨!”
“祝鹭江甘蔗化工厂开工大吉!”------那红红绿绿从办公大楼的屋顶垂挂下来的大幅标语,衬托得工厂喜气洋洋。全厂员工和来宾都非常高兴,准备迎接第一个榨季。
早八点钟光景,值班长一声令下,压榨车间蒸汽机工把挂在车间墙上的一块扁钟当当一敲,蒸汽机旁的主机工把像汽车方向盘似的蒸汽阀门向左一打,随着隆隆的蒸汽咆哮声,直征两人多高的巨大的蒸器机飞轮滚滚转动起来,带动六座压榨机也叽叽嘎嘎的开动起来,开始生产前的空车试运行。
要知道筹办这个大型甘蔗化厂已经整整三年了。从领导到全厂每个工人还有轻工业厅机电安装队工人,都已经辛辛苦苦奋战两年了。而且这个厂也是全市最大的工厂之一,也是当时fj省两个最大的糖厂之一。从58年建起,是闽南人民日夜盼望的一个生产白沙糖的大工厂。当她投产的日子,大家自然都非常高兴。
上午八点钟光景,省里轻工业厅的领导来了。市里主抓工业生产的书记来了。工业区区工委的书记也来了。还有其他许多兄弟厂的领导和技术人员也来参观。厂领导陪着这些上面来的领导和各兄弟厂的来宾,在车间里转悠。这时车间里的各道工序的工人。都已经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小心谨慎地操作着。压榨车间轰轰隆隆的机器声。把工厂的气氛都带动起来了。只等蔗刀机和甘蔗输送漕一开,就算正式开榨生产了。
当时安良作为值班电工班长,腰上插着电工工具,工作服的表袋里别着测电笔,肩上挎着一只里面放着万用表、保险丝等器材的帆布工作袋,直奔前面的压榨车间。配合蔗刀机和扒蔗机岗位工人先把巨大的蔗刀机开动起来。因为这台电动机很大,得要降压起动需要电工操作。把这台大动机起动以后,安良就可以不管外面,到压榨机转而去巡视了。
但是当安良来到落遮工段时。压榨机口的扒蔗工小李就对他说:“你把我的斩蔗机82千瓦的大电动机现在就开起来吧!”安良听了高兴地说:“好的,我给你开。”他望望这个文质彬彬的毛二十岁的很秀气的小李又说:“你看看输蔗漕里有没有人躲在里面偷吃甘蔗?要不我把蔗刀机开起来把人斩死我可不负责任的呵!”
因为传说广西某糖厂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工人在停榨时偷偷躲在外面封闭的蔗刀机箱里坐在里面偷吃甘蔗,结果开榨时间到了,外面电工把蔗刀机开动起来,那个工就被里面的五十六把蔗刀给斩死了。斩死后当时还没有有发现,直等化验室从甘蔗渣中发现了人的毛发,才引起怀疑。结果在压榨机车间一查人数,少了一个工人。
现在小李笑着说:“我们这里那有这么馋嘴的工人,都要开榨了还躲进里面去偷吃甘蔗?这种又硬又粗的的糖蔗送给我吃我也不要吃,难吃死了。“
原来小李是本市人,家住鹭江风景区。屋里还有一个姐姐和母亲。父亲解放前就去了南洋。长期在海外,直到解放后也没有音讯。是死是活都不知道,更不要说寄钱来了。家里就靠他姐在罐头厂做工和刚参加工作的他为生。礼拜天安良和老乡吕永根没事时到去玩,也曾到他家去玩过,他妈妈和姐姐还十分好客,请安良他们吃饭,还带他们到的淑庄花园和云顶岩去游玩。所以小李对安良很熟悉。
这时小李对安良说,“安良。你快帮蔗刀机我开起来吧,要不你这个电工班长背着工具袋到处转悠的人,等下我要开机了一时那里找得到你。”
原来这蔗刀机是安装在甘蔗进去的输蔗机头里的密封的暗箱里装着五十六把横刀的斩蔗刀。当它开动起来后,就像一把大电风扇似的在里面飞快地转动,转速每分钟有七百五十转。当甘蔗在输蔗漕里被拖进去的时候,那一根根像锄头柄那样粗的甘蔗,便被切割成一片一片的粗纤维,如果一个人在里面,那这个人还不被斩成肉酱?因为这台大动机起运电流很大,它起动的时候是限制电流起动的,用人工操作,在它转子里面加上了一个电阻。一下子不给它起动得太快。等慢速起动起来后再把电阻脱开。这样启动过程就比较复杂,所以得要电工来亲自操作。先把开关拉到“起动”位置,待转速达到正常转速时再把开关拉到“运行”位置。有一定的技术。在启动时,切换太快,启动不起来,还会损坏电机。切换太慢,电流又太大,影响其他动力设备的运行。所以要有比较有操作经验对大电机性能熟悉的电工来操作。当然。这是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现在这种大型电机起动,只要一点按钮就轻巧地投入运行了。
起动了蔗刀机后。安良又回到压榨机车间里面。因为生产时那里机器多,流水线的开头几道工序,是重点需要监视的地方。
当他来到压榨机旁的一个下水漕里时,那里一排有十几台甘蔗蔗汁泵等小泵。管小泵的工人对他说,配合压榨机运行的冷却油泵开不起来。安良走过去用测电笔往保险丝插座上一测试。发现哪上面没有电。到处找什么地方的保险插座还没有插上?在当地的这块配电板上看来看去却没有再缺空的插座和开关。安良找图纸来看,这才发现哪个泵上面还有一道保险。于是再从上一级去找。
这时整个压榨机的机器都动起来了,制糖车间的各个岗位各条流水线也都开动起来,但是因为辅助设备漕哪里的一台小油泵动不起来,压榨机就不能开机生产,大家心里都很焦急,厂领导和上面来剪彩的市委书记都到哪个小坑来看,问是什么地方还有毛病,这是怎么回事?怎么回事?搞得安良好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