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四章 考虑太多 (第2/3页)
没有跟上去之前,让他们做好桥边的安全工作。
情况就是这样。按现在的法律来说,当时这些桥边的伤亡事故,由于是没有及时扩阔的桥造成的,是可以了向当地的承包工程的路桥公司或公路局提出赔偿的,他们要是不同意可以拆诸法律,但是安良的亲戚,她们当时也不知道,即使知道也是要费多少口舌的事情,谈何容易!有关单位事后说声抱嫌,可怜百姓却把命丢了,好端端的几个家。一下子变成孤儿寡母凄凄惨惨的。那些搞修路和筑桥的领导者们,为什么不替行人不替百姓多想一些呢?
那晚上,安良睡去后,他的这两个亲戚相候着一齐来找他:“安良表哥,还是你每年来给父母上坟时顺便来看我们一下。要不我们真是太寂寞了。这次,你和你三哥还为那口桥的事特地到去拮问了一下。我们俩个真为两个表哥为众人的事特地到公路局去交涉而感激。你们做的真是太好了.阳间的事真的是很复杂,就为了这口桥迟迟不扩阔。而使我们俩双双在那口桥上出事故。现在我们虽然已经无法挽回了,但为着后来的人过那口桥时再不出事故也是好的。我们真的谢谢你们!”安良说:“阿贤。你谢什么,我们没为你做什么,你们已经在这口桥上牺牲了。我们兄弟俩很为你感到委屈呀,要不是这口桥你们到现在还在阳间好好生活着呀。――――你在那里还好吗?”
阿贤说:“怎么好得来呀,我们日日夜夜看到我妻子和孩子,可是我们进不去没法和她们亲近,我知道妻子一个人拖一个儿子不容易,可是我又帮不上她们一点忙。我真是没难过呀!”
安良对他说:“你也不用多吵心了,你妻子和小侄子。过得还可以。而且一直没有嫁过人。一直来还惦记着你。”
阿贤对安良说:“她太死脑筋了,我并没有叫她为我独守到老,那样做实在是没有意思的,你有机会碰到她嘛?你对她说,乘她现在还不太老,才四十多岁还有人要的,叫她赶快找一个男人别守着我。儿子能带过去就带过去,不能带过去,叫她交交给他奶奶好了。她应该再去找她的一份幸福生活。她们母子在阳间过得好,我在那里也安心了。”安良听了向向他点点头说:“阿贤,你的思想很开通呀,好的,我如果有机会碰到表嫂我会对她说的。”
“嗯。好好,她能幸福我也高兴,这事情我就拜托你了。”
他说吧,安良姑姑的孙子也走上前来对安良说:“安良表叔,我和我我姑丈一样,也是在那口桥上出的事。姑丈出事时四十岁,我出事时那年才三十岁。我当时走时真舍不得她们母子俩个呀,当时她才二十八岁,我那儿子才三岁,她们母子俩这么年轻就变成孤儿寡母了,我心中真不忍呀!我那个妻子也像姑姑那样死心眼的,当年人家替她做过媒的,那是个乡政府的副乡长,人家的老婆生病没了,带着一个孩子,放心不下,人家有心想要和她再续前弦,可她当时犹犹豫豫的,还不肯走,说担心过去后孩子会吃苦.现在一搁十几年过去了,她还是不走。守着一个儿子苦度光阴。表叔,我也是像姑丈那样,叫她别顾虑那么多,叫她赶快走一家人家。尽管把孩子带去好了,我不会有什么想法的------‘
在以后的日子里,安良倒是碰到过这两个女的,但是当他偶而和她们见面时,感到一时也不好和她们说。而她们自己还是受女子从一而终的思想影响?或还是高不来低不就的关系。她们把儿子看得特别重。中国的妇女总是以儿子为中心,为了儿子,宁可形单影只地一辈过着凄凄凉凉的生活,苦苦难难地拉扯着孩子长大,顾虑很多地不愿意再嫁。两个人都没有再嫁。
十年以后,表姐的儿子长大了,可是因为表姐的力量有限,无法对儿子好好地培养,所以儿子长大后一般般,倒是讨了个儿媳妇挺能干的。原来这个儿媳妇还是安良当兵时的战友。对这个新媳妇也很有感情。见她儿媳妇都讨进了,他不再不好意思叫她们再嫁了。在后来得知他的表嫂婆媳俩办起了一个幼儿园,他到那个幼儿园里去看过两次。第一次去看她们时,她们只办了一个只有两间房子大的小幼儿园,一百多个孩子,赚来的钱尽够她们一家过个苦生活。几年后开始规模化经营,租了一幢三层楼的大楼,拓展到十几个班,有五六百个孩子入托,还雇了十几个外来妹当幼儿园老师。安良看了很为她们欣慰。当时安良还与他那个大表妹谈了一会,鼓励她好好办下去。既为乡亲们解决孩子入托的困难,也使自己生活有保障。
至于那个侄媳妇,直到现在她也没有嫁,倒是当年她男人走时才三岁的儿子。现在在她的苦苦拉扯下已经长到二十岁了,并且考上了省里的一所大学。但是上大学要六千多元学费,当时费尽了表侄媳的心计,她只好到处去借,亲戚朋友大家你凑一点我凑一点。孩子上大学总算可以去报到了。
由于时代好,这两家失了男人的人家,生活倒过得也还可以。但是她们中年丧夫和少年丧父的隐痛,却将伴随着她们一辈子。
`上坟回来以后。安良谈起这两年他姑姑家用连续在一口桥上死人的事情,周处长和小白听了很有感慨。周处长说:“没有想到,在农村,公路事故也这么多。”
小白说:“男人出事故了家属也跟着倒霉,都这么年轻做了寡妇,真是可惜又可叹啊!”
安良说:“还连带孩子做了孤儿。一家人家全裁进去了。”
小白说:“现在农村公路多了事故也多了。可知事物都有两面性,以前农村道路狭小,只能骑自行车和走路,去城里上落不方便。但是在路上还是比较安全。现在公路是四通八达,但车祸也多了,走一步不小心就会被汽车撞着。你们姑姑家的人是开摩托车开小四轮出事故,以前我们那里开小型拖拉机出事故的也很多。”
安良问:“小型拖拉机平常都是在田里耕作的嘛,怎么也会出事故?”
小白说:“现在小型拖拉机耕田的很少,大部分时间也开到公路上去搞运输了。”
“哦。”
“那时候我在一个化工厂里工作,在我们厂附近的农村里也发生过小型拖拉机翻车事故。而且这个工人还是我们工厂的一个码头起重工。他家就在我们所在地邻村的大队里。大家都他叫小马。他当时还才二十二岁,还没找对象。他为想能多挣一点钱,好讨个老婆,他自己也用钱买了一台小型拖拉机。他想在业余时间给人家搞搞运输。
“这一天他把拖拉机买回来了,据说这种拖机谁都会开,不用学。于是他就在一个厂休日。从自己竹山里砍了一拖斗毛竹自己开着拖机到镇上去卖。
“他所在的村到那个镇上要走一条好长的路,大约有三十多里,沿途还要翻一座山岭。由于没有经验,他装毛竹时,没有用绳绑一下,就这么扛上毛竹散装着,毛竹还装得很多。满满的一拖斗。他的父亲听说他买了拖拉机要载毛竹去镇里,也很高兴。那时候农民买台拖机挺稀罕的,就象现在城里人买辆轿车差不多。当时小马的父亲感于儿子能买拖拉机了,觉得他挺有能耐,想乘儿子的拖拉机去一趟镇头上,一方面看看儿子的这台拖拉机,好使不好使,一方面顺便也去镇上买点东西。于是他父亲就高高兴兴地地在拖拉机拖斗的毛竹上坐着。拖拉机开了毛竹摇摇晃晃,他坐在上面也跟着摇摇晃晃颠颠簸簸的。
“拖拉机从村里开出去还算顺利,小马小心翼翼,不敢开快。但在上坡和下坡时总是摇摇晃晃的。他在前面开,在他后面拖斗上的情况他也看不清。他父亲坐在毛竹上是不是安全,他也不知道。由于起先比较小心,起初上山坡时开足马力爬,到下坡时手中握着刹车,也还算对付。
“开过第三个村庄后他的胆量大了,就开得快起来。在开到前方的另一个村庄转弯时,突然他看见前面转角处窜出一辆卡车来,他的心一慌,把拖机赶快开往旁边躲。不想就在把拖机往旁边避让时,因为是个下彼,拖拉机就象一头不听使唤的拗牛那样,倔强地向一边滑去,一下子开到道旁的田里去了。拖拉机前头这么一歪斜,整个车身也就向前方田里歪去,于是轰降一声,整台拖拉机翻倒在田里,只听哗哗的一声响,整车的毛竹和坐在毛竹上的他的父亲也被一起倒到田里去了。
“他吓得赶快从田里爬起来,只见他的父亲已经被压在毛竹底下,他吓得大叫:“阿爸!阿爸!”赶快把压在他父亲身上的毛竹拖开,把他父亲从毛竹底下挖出来,他的父亲已经被坚硬长条的毛竹压得头破血流,不会说话了。他用手到他父亲的鼻子上去晃晃,感到还有点气。毛竹也不去管它了。托村里人照顾一下。他赶快把他的父亲抱到拖机上送到就近的乡卫生院。他的父亲生命垂危奄奄一息。后来连夜又送到县里大医院去,医生说是严重的颅脑挫裂伤,加肾脏碎裂尿也出不来了。在医院里待了两天虽经各种抢救,花了好几千元钱,但是还是没有救过来。三天后他的父亲终于断了气。他的母亲哭得死去活来,又被他的哥哥和母亲骂得够狗血喷头。这真是祸兮福所倚。没有想到买了一辆拖拉机本想业余时间多赚一点钱,现在倒好。钱没赚到,倒把老父亲先折腾死了。真是倒霉!
周处长听了故事后感叹地说:“这起事故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还是操纵不熟练。如果他把刚买来的拖拉机多开几趟,待有经验了再去装毛竹,也许就不会出事故了。但装就装吧,如果拖拉机不坐人,不让他父亲一道去,不搞人货混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