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5 涅盘重生 (第2/3页)
辑奖项以示安慰,难怪颁奖典礼结束之后有人传出艾米-纳姆将格莱美颁奖典礼后台的化妆室砸了的传闻;艾薇儿-拉维尼和杰森-玛耶兹的铩羽而归,提名风光,却两手空空,让人感叹格莱美革新的意识还是不够坚决;老将布鲁斯-斯布林斯顿的重新崛起,在摇滚类别风光无限……当然,还有尼力、亚瑟小子、约翰-梅尔、布兰妮-斯皮尔斯等一系列沦为配角的名字,这些都可以成为第四十五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的议论焦点,但所有人都把视线集中到了埃文-贝尔身上。
威廉-伍德在“娱乐周刊”上格莱美特刊的版面开头,就以这样一段话对本届颁奖典礼做了总结。“最佳节奏蓝调歌曲,最佳流行男歌手,最佳流行乐演唱专辑,最佳长篇音乐录影带奖,最佳摇滚歌曲奖,年度最佳制作,年度最佳专辑。七座留声机奖杯,埃文-贝尔在麦迪逊广场花园创造了1984年迈克尔-杰克逊之后的最佳成绩!”身为埃文-贝尔的御用媒体、御用记者,威廉-伍德自然是将所有赞美之词都用在了埃文-贝尔身上。
“滚石”则认为,“埃文-贝尔用最出色的音乐征服了最无惊喜的一届格莱美。”评论之中说到,虽然埃文-贝尔的出色毋庸置疑,他的得奖也是实至名归,但也正是因为如此,本届格莱美颁奖典礼也只能说是中规中矩,没有新意。就算格莱美将大部分的注意力压在了诺拉-琼斯身上,让这位将爵士演唱出新境界的新人女歌手承担了革命的重任,但格莱美却又缩手缩脚,认可了诺拉-琼斯的才华,却又被市场的商业所束缚,不愿意真正放开手脚,所以导致了本届格莱美的无趣。“唯一的新意,只怕是埃文-贝尔获奖居然横跨了节奏蓝调、流行和摇滚三个种类。”
身为独立音乐的代表性杂志,“自转”的评论一向特立独行,“格莱美的商业化让所有一切都流于平庸,无论是埃文-贝尔的横扫,还是诺拉-琼斯的崛起,都缺乏真正让人眼前一亮的结果。第四十五届格莱美唯一的亮点,只怕是‘顶级(.team)’的演唱瞬间了。”
“混合器”在某方面是认同“自转”的,他们也认为格莱美越来越商业化,即使埃文-贝尔“二”这张专辑质量的确让人赞不绝口,但也其销量也是去年的冠军,这完全就是商业化的代表:令人信服的商业化结果,但依旧是商业化的。不过,他们认为的亮眼瞬间却是,“埃文-贝尔的那句‘我做到了!还有,我回来了’,注定将成为第四十五届格莱美颁奖典礼留在人们记忆之中的唯一瞬间。”
“q杂志”的观点有所不同,“‘天光’的优秀证实了音乐本身不具有商业属性,不能因为其销量出色就贴上商业化的标签。相反,作为一首摇滚歌曲,‘天光’堪称是二十年来最伟大的摇滚歌曲之一。这不仅是埃文-贝尔身为独立制作人的胜利,也是摇滚音乐的复苏。市场的肯定,是对‘天光’优秀的验证;格莱美的肯定,是对‘天光’出色的嘉奖。即使这是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