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部 风云际会 七十二 庐州府大火焚城 蔡如蘅孤身潜逃 (第2/3页)
,随老子冲进城去!庐州城是咱们的啦!”
西营将士一路欢呼呐喊着,尾随张献忠,从水西门鱼贯而入。
驻守南熏门的两千官军,听闻张献忠已破城而入,也不清楚到底是哪座城门失守,只看见城中火光冲天,哭喊声响彻云霄,哪里还有心思守城,见城外并无义军,立刻打开城门,向巢湖方向逃窜。
张献忠率大军入城,立刻分兵向各处衙门杀去,遇上道府县衙各级官吏皆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斩杀干净,同时打开牢狱,将囚犯尽数释放。
那些正在救火的官军,听说流寇进城,不知到底来了多少兵马,慌乱之下哪里还顾得许多,纷纷丢下手中救火工具,向城外逃去。
当兵的一逃,城中百姓和前来赶考的贡生也跟着乱了起来,在火光中如无头苍蝇般满街乱窜,自相践踏者不计其数,而火势还在不断蔓延,一发不可收拾。
一时间,呼救声、哭喊声、漫骂声,混杂着进城义军的吆喝声,响彻了整个庐州城上空。
兵备道蔡如蘅听闻贡院起火,生怕影响明日乡试,毁了自己的前途,赶忙命参将廖应登、赵之璞率五百亲兵随自己前去救火。
就在大火即将扑灭的时候,却见一名幕僚跌跌撞撞地跑了过来,气喘吁吁地禀报道:“大人不好了!贼兵破城了!”
蔡如蘅听后大惊失色,一时竟不知该如何是好,还是廖应登稍稍镇定,大声责问道:“郑知府哪去了?庐州城固若金汤,贼兵是怎么入城的?”
“那贼兵乔装打扮成学使大人的模样,拿着学使信牌骗开了城门,郑知府和赵通判皆已殉国了!”幕僚哭丧着脸说道。
赵之璞站在一旁追问了一句:“贼兵到底有多少人马?可曾看清?”
“城中四处火光冲天,到处都有人喊着贼兵入城,根本不知到底有多少人马!道台大人赶紧突围吧!再不走可就走不成了!”幕僚被问急了,不禁连声催促道。
廖应登双眉紧锁道:“不对!庐州城中守军足有一万人!贼兵若是乔装城学使大人,即便加上混入城中放火的奸细又能有几个?大人,末将以为贼兵只是虚张声势,浑水摸鱼!请大人立刻传令守军紧守其他六门,同时抽调兵马肃清混入城中的贼兵奸细!”
然而蔡如蘅心中更担心的是他藏在衙门里的百万家当,想到这里,他故作镇定地说道:“既然只是小股贼兵,自是不足为虑,然道台衙门乃是重中之重,不可有丝毫闪失!若是被贼兵奸细混入,后果不堪设想!”
廖应登刚想再说,却被蔡如蘅一声打断:“廖将军!赵将军!命你们立刻护送本官返回署衙!不得有误!”
“诺!”廖应登和赵之璞对视一眼,无奈之下,也只能是抱拳领命。
没想到,蔡如蘅前脚刚踏进道台衙门,定国率领着一千将士后脚便将署衙给团团围住。
“廖将军,你不是说只是小股贼兵么?这是怎么回事?”听着墙外震天的喊杀声,蔡如蘅吓得是魂飞魄散。
“末将失察!如今贼兵势大,署衙无险可守,当今之计惟有突围方有一线生机!请大人速做决断!”见陷入绝境,廖应登不禁心急如焚。
“突围?看此情形,七门恐怕皆已陷落,却往何处突围?倒不如凭着院墙死守,一时半会儿贼兵定然攻不进来!”蔡如蘅心疼自己的银子,自是不愿轻易离开。
见道台大人不肯走,廖应登当时就急了眼,也不管蔡如蘅答不答应,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