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四九 林青阳密会定国 金维新劝谏可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四九 林青阳密会定国 金维新劝谏可望 (第2/3页)

是气愤不已。然而此时,整个永历朝廷的命运全都完全掌控在孙可望手中,他不敢将矛头直指孙可望,只能联合吏科给事中徐极、兵部武选司员外林青阳、主事胡士瑞、职方司主事张镌、工部营缮司员外蔡縯等一干帝党成员前来府中商议应对之策。

    待众人聚齐,吴贞毓顾不上寒暄,当即开门见山地说道:“庞天寿、马吉翔二贼当初在肇庆时便怙宠弄权,以致楚、粤不保,銮舆播迁。今日二贼非但不悔其之罪,反倒包藏祸心,称臣于秦贼,使圣上孤立,百官寒心。事已至此,我辈若再畏缩不言,岂不是有负国恩,又有何面目立于朝堂之上?”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于是回头各自上疏参劾马吉翔和庞天寿二人的罪状。

    永历帝本就对马、庞二人与孙可望勾结之事深感不满,趁此机会他立即召集群臣,欲治二人之罪。马吉翔和庞天寿闻讯惊惧不已,慌忙急入内廷向太后求救。见二人痛哭流涕的模样,太后一时心软,点头答应为他们求情。永历帝不敢违逆太后的意思,此事最终不了了之。

    正当安龙朝堂上闹得鸡犬不宁的时候,孙可望在贵阳逐步加快了篡位的步伐,他日夜与心腹谋划永历帝禅位之事,一面令方于宣为其定仪立制,一面把张献忠和自己的祖父的牌位也搬进了太庙,立于明太祖左右,甚至打算改国号为后明。

    不久后,孙可望更是得寸进尺,肆无忌惮地将在贵州避难的明朝宗室悉数斩尽杀绝。

    噩耗传至安龙,永历帝痛心不已,慑于孙可望的步步紧逼,他愈发感觉事态紧急,遂与中宫张福禄、全为国二人密言道:“秦王待朕,从未有过人臣之礼,如今又有奸臣马吉翔、庞天寿二人为其耳目,朕寝食难安。近日听闻康国公亲领大军直捣楚、粤,俘叛逆陈邦傅父子,精忠报国之名久播中外,将来救朕脱险者,必是康国公矣!听闻康国公与秦王素有旧隙,朕欲密撰一敕,差官密驰入营,令其统率大军速来护驾入卫,不知何人可以信任,为朕密图此事?”

    张福禄、全为国二人思虑了良久,方才答道:“皇上,徐极、林青阳、张镌、蔡縯、胡士瑞诸臣于秦王发札宠任庞天寿、马吉翔之时,曾抗疏交参,忠愤勃发,实乃与陛下一德一心之臣也!臣等意欲将圣意与之密商,自能得当以报!”

    永历帝大喜,遂命二人邀徐极、林青阳、张镌、蔡縯、胡士瑞五人至张福禄私寓之中商议此事。待五人到齐,张福禄旋即向他们秘密传达了永历帝的口谕。

    诸臣聚在一起商议了许久,认为此事关系国家安危,而内阁首辅吴贞毓老成持重,理应由其做主,方能够确保万无一失。遂匆匆赶往吴贞毓府中,将此事如实相告。

    在听完永历帝的口谕后,吴贞毓忍不住痛哭流涕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朝廷式微,主上忧危,正是我辈报国之秋!然而此事关系重大,一旦机事不密,我等性命不保还是小事,若牵连主上,我等百死亦难赎其罪矣!诸公中有谁愿意充此使者,前往面见康国公?”

    话音未落,就见林青阳毫不犹豫地拱手答应道:“在下愿往!”

    吴贞毓捋着白须,欣慰地点了点头:“吾固知此事非公不可,然有权奸刻刻窥伺,还须借告假归葬之名出城,方才不会引起马、庞二贼的注意。”

    随即,吴贞毓又让心腹蒋乾昌撰敕,属职方司主事朱东旦缮写,然后交给张福禄,由他密持敕书入宫用玺。

    一切准备妥当,林青阳于是向永历帝陛辞告假离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