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四 许尔显计掘内壕 李定国断粮撤军 (第2/3页)
捅开土包。外濠之水瞬间奔涌而入,直冲向壕沟内密密麻麻的明军,明军猝不及防,被汹涌的大水冲了个七零八落。
站在壕沟之上的清军乘机以长矛突刺那些挣扎想要爬上岸的明军,浸泡在水中的明军,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根本无路可逃,竟是全军覆没。
虽然暂时守住了肇庆,但围城明军依旧势大,许尔显深感形势危急,若长此以往,城池迟早将会易手。
他不敢托大,连忙派遣心腹部将趁着黑夜缒城而出,向广州的尚可喜求援。
在接到许尔显的急报后,尚可喜并没有慌张,他认为潮州的郝尚久和其他各路抗清义军并不足为惧,真正的心腹大患惟有李定国一人,只要能将肇庆城下的明军击败,就能够重新稳定住整个广东的局面。
念及至此,尚可喜当即点齐广州城内的清军主力,赶赴肇庆增援,同时又派人将奏折送往北京,向清廷求援。
由于定国率军从广西而来,没有水师,因此尚可喜得以通过南薰门外的水路,从容不迫地进入了肇庆城。随着援军到达,双方形势瞬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原本兵力已经捉襟见肘的守军重新得到补充,再想要攻下肇庆,可谓是难上加难了。
而城内的尚可喜也是如坐针毡,先前的大水尽管冲垮了明军挖掘的地道出口,但地道主体犹存,明军随时都能够通过深挖地道,从城内壕沟下方穿过,重新通入城中。
为了尽快解除明军地道带来的威胁,尚可喜当即传令三军道:“诸位将士听着,一旦城破,玉石俱焚!但凡有能出城夺贼地道者,人赏银五十两!”
正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城内清军很快就组织起了一支三千人的敢死队。
四月初八日, 清军敢死队趁着清晨薄雾的掩护,从东西两座炮台各凿一侧门,出其不意地冲出城外,直扑明军土墙而来。
值守土墙的明军弓弩手很快就发现了这支清军的动向,连忙以铳炮箭矢猛烈攻击。尽管死伤惨重,但清军敢死队并没有丝毫退缩,他们以挨牌遮挡头部,持刀奋进,很快就推进至了土墙下方。
清军敢死队于是兵分两路,一路冲上土墙驱散明军弓弩手,另一路则迅速杀光地道入口处的明军,旋即将随身携带的引火之物尽数堆积在地道入口,然后点燃大火,熏燎地道中那些正在挖掘作业的明军士卒。
一时间烈焰冲天,浓烟滚滚,定国在龙顶岗大营得到前方告急,急忙命吴三省率军出击,尽快消灭这支袭击地道的清军敢死队。
但一切都已为时过晚,地道内的明军将士由于入口被大火封死,无处可逃,没挨上多久,便尽数葬身于滚滚浓烟之中。
见前阵陷入混乱,定国连忙下令全军后撤五里下营。
尚可喜初战告捷,立即趁着明军后撤立足未稳之际,亲率主力由西、南两门突然杀出,直取龙顶岗定国的中军大营。
鉴于明军作战时多用长幅布缠头,棉被遮身,普通刀箭难以奏效,孔有德特意在军中配备了大量的镰钩长枪。
这种镰钩枪有一丈五尺长,除了最前端尖利的枪头外,旁还有一个延伸的挠钩。两军交战时,不需要近身肉搏便可以轻松攻击对面的敌人,哪怕敌人能够躲开最先的捅刺,长枪回拉瞬间,挠钩也能从后侧勾住对方衣甲,将敌人拉倒在地,彻底搅乱对方的阵型。
果不其然,在面对镰钩枪时,明军有些措手不及,许多人都被挠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