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六三 明军放迸炸高明 诸将齐商破城计 (第2/3页)
就算定国心慈手软放自己回去,也不免挨上一刀,与其如此倒不如就此投降明军,先躲过今日之劫,以后再作打算。
念及至此,郭虎遂毫不犹豫地跪倒在地,叩首请降道:“西宁王一席话令末将茅塞顿开,末将愿誓死追随左右,驱除鞑虏,恢复大明江山!若违此誓,天地不容!”
定国大喜,赶忙将郭虎从地上扶起,仍让他统领旧部,待之甚厚。哪知这郭虎竟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还没过多久,他见前线战事对明军不利,便又再次叛逃降清去了。
在收服了郭虎后,定国当即卸下重甲,换上一身崭新的长袍,头戴高顶毡帽,带着金维新、杨琳等一干幕僚,在数百亲兵的扈卫下策马进入高明,城中百姓纷纷夹道相迎,驻足瞻仰西宁王李定国的风采。
行至府衙前,降官同知白崇周、守备陶以宁及孙国宝、纪大良等人早已在台阶下等候多时了。定国遂命众亲兵在外列队等候,然后在众降官的簇拥下穿过公堂,直抵后衙厅堂。
待定国于正中坐定,金维新、杨琳等众幕僚这才在定国左手边落座,而众降官则坐在了右边的位置。
见众降官皆面露紧张的神色,定国不禁微笑着安慰他们道:“这高明本就是我大明的江山,岂容鞑子在此骄横跋扈?诸位大人深明大义,反正归明!本王在此谢过了!”
众降官赶忙同时起身,向着定国深深一揖,异口同声地表明心迹道:“吾等误入歧途,承蒙西宁王不杀,岂敢言谢!”
定国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重新坐回座位,然后继续说道:“过去的事,既往不咎,只要诸位将来能够同心抗清,本王自然一视同仁!”
孙国宝不等定国把话说完,便迫不及待地表功道:“西宁王所言极是!在下其实一直都有反正之意,奈何始终孤掌难鸣,此番能够跟随白同知、陶守备一同反正,自是积极响应,不顾性命,拳拳报国之心天日可鉴!”
纪大良也不甘示弱,跟着说道:“在下当初委曲求全实乃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一直以来身在曹营心向汉,更是每每以徐庶为榜样,暗自许下誓言,今生断然不为清廷献上一计,所作所为,无愧于心!”
定国尽管对他们这副嘴脸很是厌恶,但还是笑着表示了赞赏,并起身脱下自己的长袍,赠予孙国宝,又将戴在头上的高顶毡帽送给了纪大良。二人自是感激涕零,信誓旦旦地对天起誓,从今往后,愿为恢复大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安抚了众降官后,定国又命前武乾知县胡必誉留守高明,募集粮饷。待粮草齐备,定国于是亲率五万大军再围新会,并派人联络义师王兴、陈奇策等部共同出兵。
各部义师接到定国檄传,群情激奋,立刻出兵攻略三洲、金利、富湾、罗屈等各处口岸,兵锋距离广州只不到百里。
尚可喜、耿继茂大为惶恐,急奏清廷云:“逆贼李定国猝陷高明,复围新会,请速发禁旅,以靖疆圉!”
拔掉新会这枚钉子,一直是定国既定的作战方略。在此之前,吴子圣曾奉定国之命与王兴所部义师围攻新会,奈何一连数月,定国染病在身无法亲临前线,围城明军也始终未能有所建树。
这回在部署新会战役的军事会议上,定国遂让吴子圣率先发言,向各营诸将说明战况。
吴子圣用手指向帅案旁的舆图,对众人介绍道:“六月时,尚逆可喜遣藩下参将田云龙增援新会,我军虽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