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六八 永历帝再下血诏 李定国决意勤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六八 永历帝再下血诏 李定国决意勤王 (第2/3页)

衣中取出永历帝的血诏,恭恭敬敬地递至定国手中:“唉,一言难尽!此乃皇上给西宁王的血诏,请王爷过目!”

    听说是血诏,定国大吃一惊,连忙伸手接过诏书,展开仔细翻看了一遍,永历帝在血诏上痛述近些年来孙可望僭逼朝廷之事,并请求定国立即率军返回贵州勤王,同时还许诺一旦救驾成功,便封其为晋王。

    读罢血诏,定国忍不住伏倒在地,痛哭流涕道:“皇上蒙难,皆臣之过也!岂敢以此挟封亲王?请皇上放心!臣定为朝廷铲除奸逆,恢复我大明江山!”

    见此情形,萧尹不禁由衷称赞道:“人人都说西宁王忠肝义胆,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事不宜迟,下官这就返回安龙向圣上复命!还请西宁王尽快准备出兵事宜,莫辜负陛下之托!”

    在送走了萧尹走,定国却陷入了两难的抉择,如果选择支持永历帝,那就意味着与孙可望彻底决裂。可是经过新会之战的失败,如今自己手中兵力不足,想要顺利从安龙解救出永历帝,必然要动用在南宁的全部兵马,这样一来,南宁空虚,必将再度陷落敌手。

    金维新在一旁看出了定国的忧虑,当即劝说道:“殿下,说一句掉脑袋的话,以秦王这般有过人能力的乱世枭雄而言,想取皇帝而代之,也不算是什么离谱的要求。但秦王却没有想到,如今的形势根本就不允许他做出如此选择,哪怕殿下与泰国公都支持秦王称帝,可东南的鲁王、忠孝伯,夔东的临国公、益国公、荆国公诸部也断然不会答应!尤其是忠孝伯,若没有他的支持,单凭秦王一己之力,如何能够完成抗清大业?如今能够将这些势力团结在一起,保持抗清联盟不散的,也就只有当今的永历皇上,以及大明的这面旗帜了!再说经过先前历次冲突,就算秦王真的当上了皇帝,又焉能放过殿下?莫忘了泰国公的前车之鉴!到时候殿下非但会失去兵权,恐怕就连自身性命都无法保全了!”

    听了金维新之言,定国瞬间陷入了沉默,直过了许久,方才缓缓开口问道:“若依先生之见,该当如何?”

    金维新趁热打铁道:“殿下熟知三国之典故,此时当效法诸葛孔明剪除朝中奸佞之事,尽快回师入黔,而不是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只有先让内部安定,才能够整合全部抗清力量,再度卷土重来。”

    就在这时,身处云南的黔国公沐天波也秘密遣使来到了南宁,恳请定国尽快派兵入卫安龙,迎永历帝入滇。

    在多方劝说下,定国终于下定决心,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前往安龙营救永历帝。

    此时,秦王孙可望的部将刘镇国、张明志、关有才已奉命率四万兵马进驻了田州。听闻定国正在南宁,关有才不禁忧心忡忡地问向张明志:“我说老哥,咱们与西宁王可都是老万岁带出来的队伍,若是真刀真枪的打起来,老哥你下得了狠心么?”

    张明志并没有直接回答关有才的问题,而是扭头问向一旁的刘镇国:“刘将军,你说这西府麾下到底还有多少兵力?”

    刘镇国犹豫了片刻,这才说道:“当初西宁王出征湘桂时拥兵八万,后经桂林、衡州大捷,聚集了二十万大军,不过很快又有肇庆、新会两场败仗,所部兵马死伤过半,在退回广西途中亦多有折损,有人说大约还有五万余人,有人说只剩下不到三万,更有人说已不足万人。若是问西府具体还剩多少兵马,我心里也没谱。”

    张明志皱了皱眉,一脸担忧地说道:“既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