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 李晋王矫枉过正 刘蜀王大病沉疴 (第2/3页)
。
定国没等二人说完,忍不住勃然大怒道:“汝等不过区区官职,从未领兵上阵,岂能如此大放厥词?臣请皇上即刻下旨将此二人一并处斩,以儆效尤!”
永历帝知道定国不比孙可望,刚刚所说不过是气话罢了,于是连忙替二人求情道:“晋王莫要动怒,念此二人也是一心为国的份上,不如就饶过他们这一回,发往军前效用,将功折罪,卿以为如何?”
定国在发了一通脾气后,怒气稍平,又见永历帝亲自开口相求,自己也不好再坚持已见,遂点头言道:“既然皇上都这么说了,微臣又岂敢自专?然而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今日若不加以杖责警示,将来不免再犯!”
在定国的坚持下,永历帝犹豫再三,正打算点头答应,谁知就在这时清廷以三十万满汉大军,裹半月粮,自楚、桂、蜀三道攻黔的军情急报陡然而至。
永历帝看过军报,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忙不迭地让身旁太监将军报递至定国手中,然后慌乱地问道:“清军兵分三路大举来犯,而今蜀王抱病,兵饷紧缺,却当如何御敌?”
定国看完军报也是一惊,大敌当前,他也顾不上再与金简、高绩二人计较了,于是挥手示意二人退下,旋即对着永历帝慨然言道:“皇上毋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须依托云贵地区险要地势,定能让清军有来无回!”
在定国的安慰下,永历帝总算恢复了镇静,当即下旨召集诸臣入宫,共同商议应对之策。
且说洪承畴将从孙可望随降人员中挑选出的十九名熟悉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地理者分拨给三路清军,作为向导。
其中北路以平西大将军吴三桂,率都统墨尔根、李国翰,由汉中向四川开进;中路以宁南靖寇大将军洛托、五省经略洪承畴统领,自湖南开进;南路以征南将军卓布泰、提督线国安,从广西开进,三路大军齐头并进,合击贵州。
面对这千载难逢的良机,清军这回可谓是倾尽全力,由于顾虑到定国骁勇善战,三路兵马必须有一名主帅负责统一指挥,相互协调,为此顺治帝特命信郡王多尼为安远靖寇大将军,与平郡王罗可铎、贝勒尚善、杜兰、固山额真伊尔德、阿尔津、巴思汉、卓罗等率领着大批八旗精锐南下,负责专取云南。
顺治帝更是在敕谕中明确规定,赋予多尼节制三路清军的指挥权,打算先看前期进攻贵州是否顺利,再决定大军南下攻取云南的具体日期。
进兵西南的诏书很快被八百里加急送至五省经略行辕,想到一旦攻下西南诸省,在那些新占领地区,不知有多少官位在等待着他们,长沙幕府的大小属官无不弹冠相庆,欣喜若狂。
与此同时,面对汹汹而来的清廷大军,定国也在永历帝的连番催促下,决定改派刘镇国、杨武镇守三坡、红关等各处险要,抵御北路吴三桂之军;马进忠屯驻贵州,防御湖南、广西的两路清军;他自己则统率大军留守云南,以为各路兵马之后援。
此时暂且不表,回头再说文秀,当初他正在贵州处置孙可望降清之后的善后事宜,方才刚有点头绪,却突然被永历帝急诏召回了云南。
见到文秀,永历帝非但没有好言慰劳一番,反倒是开门见山地质问起孙可望逃脱之事。文秀拖着虚弱的病体,喟然长叹道:“彼时杀败孙逆之际,不料他走小路。臣带多兵只从大路追去。及至盘江细问,把桥兵云:不曾从此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