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九一 断铁索三将殉国 去留计争论不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一九一 断铁索三将殉国 去留计争论不休 (第2/3页)



    持续整整一夜的喊杀声终于彻底平息,除了护送重伤员返回曲靖的的三百人外,其余包括副将李永成、总兵李春铭、陈玺在内的所有明军将士,皆壮烈殉国。

    此时北线吴三桂已越过七星关,南路卓布泰已占据安龙、贞丰、黄草坝,定国在曲靖徘徊数日,眼见三路阻击皆告失利,认为再留在这里也没有多大意义,遂命冯双礼断后,随即率军离开曲靖,向滇都撤退。

    而多尼见铁索桥已被明军彻底烧毁,只得下令全军砍伐竹木,编成排筏横渡北盘江,然后又在松岭击退冯双礼部的阻击,完全占据了贵州。

    遮炎河战役的失败意味着定国精心布置的滇黔防线全面崩溃,尽管明军的节节抵抗给清军带来了极大的伤亡,但明军的损失也十分惨重,贵州军民死伤多达三四十万人,尤其是那些追随定国转战湖广、四川、广西、云南、贵州诸省十余年的百战精锐,几乎消耗殆尽。

    听闻清军即将大举进入云南,大批难民被迫拖家带口,背井离乡,追随明军向滇都方向奔逃,一时道路为之阻塞,哭喊声不绝于耳。

    不久后,吴三桂与卓布泰两路清军亦先后抵达北盘江,并在此搭造浮桥,渡江与多尼部会合。曲靖知府盖世禄听说三路清军会师来攻,吓得是魂飞魄散,没等清军兵临城下便迫不及待地开城迎降。

    十二月初九日,定国派长随夏大柱先行一步,兼程三昼夜直抵滇都,夜半叩宫门告急。永历帝听了夏大柱带回的军情急报脸色大变,竟是坐立不安,彻夜未敢安眠。

    次日,天才刚蒙蒙亮,滇都城内突然谣言四起一片哗噪,更有大批商人罢  市,聚集于城门前,嚷嚷着要求放他们出城逃命,直到广昌侯高文贵领兵弹压,接连捕杀数人,城内秩序方才重新恢复了正常。

    至中午时分,定国的信使也抵达了滇都,报警如前,劝说永历尽快撤离滇都,以避清军锋芒。

    永历帝这几年过惯了安逸舒适的日子,一时竟有些犹豫不决,遂召集诸臣前来议事。

    听说要放弃滇都,行人任国玺率先站了出来,慷慨陈词道:“万万不可!皇上尚未见到清军一兵一卒,就将此锦绣河山拱手让人,岂不可惜?况且经过多年苦心经营,滇都城早已是固若金汤,怎能轻而易举就将其放弃?若是如此,朝廷必失天下人心!”

    内阁首辅扶纲也跟着说道:“行人所言极是!虽说兵机之事,微臣一窍不通,然臣却知道,如果放弃滇都,必将使朝廷丧失最为稳固的根基。想当初,咱们从肇庆退至南宁,又从南宁退至安龙,再从安龙退至滇都,至此已是西南边陲,退无可退!清军若继续追赶,皇上又能再迁往何处?与其如此,倒不如据城死守,军民齐心,说不定会有转机!请皇上三思!”

    大学士雷跃龙亦连声附和道:“我军若在滇都城下背水一战,军民人等见天子亲临前线,必将同仇敌忾,加上从楚雄、永昌、大理等地陆续赶来的勤王之师,滇都城定能固若金汤!反观清军战线过长,补给困难,已成强弩之末,断不能长久!只需等到清军败退,我军正可以全线反击,乘胜收复贵州,进逼湖南、广西,则中兴大业可成矣!”

    户部尚书龚彝耐心听三人把话说完,却是当场泼了一盆冷水:“书生之见!清军新取贵州气势正盛,而我军新败士气低迷,区区一座滇都城,如何挡得住八旗军的铁蹄,一旦城破,便是玉石俱焚!断然不可行此孤注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