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三 李晋王平息内讧 吴三桂夜袭茶山 (第2/3页)
定国面前,叩首恸哭道:“吾等随本部将军临阵脱逃,实乃不得已而为之,今愿誓死追随晋王殿下,与清军决一死战!”
不想定国却是凄然一笑道:“尔等皆是本帅旧部,何忍加害?你们且回去告诉巩殿下,就说时局艰险,眷恋故土也是人之常情。尔等与我出生入死多年,今日既然选择分道扬镳,本帅绝不阻拦。”
众将士闻言感动不已,齐呼一声:“晋王保重。”旋即尽皆返回白文选军中。
在送走了那些被俘将士后,定国于是下令全军重新折返回头,继续向洞乌进发,而白文选部则向着云南方向前行。
三日后,白文选率军行至锡箔江畔,偶遇吴三省从孟定而来,两军打了个照面。原来吴三省自溃败以来,便一直带着残部辗转于云南各地,希望能够与定国会师。奈何命运弄人,一连数次皆是失之交臂。时至今日,吴三省营中战马早已死绝,可众将士依旧不畏艰苦,徒步行走,一意入缅寻找定国的下落。
白文选良心不昧,见此情形自是感动不已,握着吴三省的手,久久不愿松开,垂泪言道:“本王负皇上与晋殿下矣!将军既已率军至此,何不助我一臂之力?”
吴三省从白文选部的行军方向以及言语中判断他们意图前往投降清廷,因此故意扬言道:“巩殿下,末将从云南一路而来,见很多投降清廷的人都抱怨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人人都想着回归明室。末将正是顾及至此,方才坚决不肯降清,一路跋涉至此寻找晋王。”
听了吴三省之言,张国用和赵得胜二人不禁有些后悔起此前的冲动,担心若是降清,恐怕得不到妥善安置,为了前途考虑,终于不再坚持继续前往昆明投降。
恰巧就在此时,延平王郑成功的使者汪公福不远千里辗转来到白文选军中,带来了郑成功的约请会师表,表中言及他即将于东南兴兵伐清,约定国同时出兵两广,期待两军会师,重振中兴大业。
白文选读罢大喜,下定决心不再降清,随即率部屯驻于锡箔,并派遣总兵苏文携延平王之表文出木邦,将此事告知定国,希望能够与其共同进兵。
然而随着局势愈发恶化,此时想要传递消息已经十分困难,苏文一直都没能够寻到定国大军的确切位置,以至白文选在锡箔空等一月有余,始终没有回复。
此事暂且按下不表,单说顺治十八年九月,随着秋季来临,天气渐渐凉爽,令人畏惧的瘴气也已消退。吴三桂遂调动云南境内满、汉、土司兵及降卒七万五千人,加上杂役后勤共计十万大军,由大理、腾越入缅。清军入缅之后,当即兵分两路,其中吴三桂与征西将军爱星阿率军五万,出南甸、陇川、猛卯;总兵马宁、王 辅臣、马宝领兵两万人出姚关、镇康、孟定,两军齐头并进,期会于木邦。
白文选在锡箔得知吴三桂大军逼近的消息,连忙派遣副将冯国恩前去打探清军虚实,不料才刚到木邦近郊就被清军伏兵所擒。
冯国恩先前跟随张国用、赵得胜挟持白文选时就已动了投降的心思,今日被清军拿住,自是毫不犹豫地当场投降,并向吴三桂泄露了明军的全部军情。
吴三桂欣喜若狂,当机立断派遣三千关宁铁骑,以冯国恩为向导,前往突袭屯驻于锡箔的明军大营。
关宁铁骑自木邦出发,昼夜疾驰三百余里,直抵锡箔江边,白文选在睡梦中得到清军逼近的军情急报,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