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亲王 (第2/3页)
“你想到了什么?”
匛然挠了挠头,踌躇道:“属下也是瞎猜。”
晏珩道:“只有你我,无妨。”
匛然点了点头,道:“这些年傅言明一直都未纳妾,眼下莫非是对那玉家嫡女动了心思?而玉家如此逢迎热络,怕不是也有同样的想法念头吧?”
晏珩被他说的愣了一下,回过神后不确定的道:“不能吧?”
傅言明的发妻是裕亲王的嫡女宁慈、文如县主。
永安十年京城蔓延天花,那次天灾不光要了大庸千千万万的百姓性命,更要了孝贤皇后,太子宁嵘,以及两位公主的性命。
那之后,皇室之中只剩下皇后嫡次子宁昭,德妃之子宁铭,以及丽才人之子宁微,三位皇子。
而在太子宁嵘死后,永安帝改立嫡次子宁昭为储君。
永安二十九年,永安帝暴毙勤政殿中,而同一时间太子宁昭无端消失,屈居太子之下的燕王宁铭看到了时机,趁机夺取皇位,成为新皇,改年号天定。
而先帝在位期间,宁微只是一个郡王,并不受重视,之所以有今日裕亲王的头衔,是因宁铭登基称帝以后,太子宁昭现身京都。
一时之间“太子党”与“燕王党”对于皇位的继承展开了各种明争暗斗,血腥讨伐;朝野上下动荡不安,万民惶恐。
而宁铭因已举行了登基大典,把握住了先机,所以略胜一筹。
他带领着笼络到战营的文臣武将指责宁昭,言他在先皇驾崩时无所作为,是为不顾孝义。
群臣无首,百姓无君之时不见踪影,是为辜负皇恩,不堪重任。
如此不孝不悌之人,不配为大庸之国君。
而此等言论得到了不少臣民的认同。
在两王争斗期间,宁微极力拥护宁铭,并代表宁铭去游说太子宁昭。
宁昭看朝中两股势力越发的剑拔弩张,深知若再继续下去,势必堆尸九城,血流成河,他不想让先皇看到这样的一幕,死不瞑目,遂自请为王,只求皇上善待太子旧党。
而宁铭万万没想到宁昭会这么轻易的就认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