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遇子房 (第1/3页)
行至下邳,道旁有一绝大广场,场中之兵正在进行操练,士气高昂,器械鲜明。主其事者,乃一青年将军,身材细长,眉清目秀,状若美女;麾下兵士,统用青巾包头,不是秦军模样,料知他不是草寇便是反秦义军。青年将军见刘邦龟背斗胸,长颈龙须,仪表堂堂,拱手施礼:“末将姓张,名良,字子房,请问将军高名上姓?”
刘邦徐徐答道:“在下姓刘,名邦,小名一个季字。”
闻听“刘邦”二字,张良且惊且喜,将刘邦上上下下仔细打量一遍,心中暗道,我师所言不差,他确实是一副帝王之相,只是,我已发过重誓,要光复韩国……刘邦见他久默无语,一脸笑容道:“张将军因何听了在下之言,忽然低头不语,难道在下与汝有仇不成?”
张良忙抬头回道:“非也。看到尊下,末将想起一人。”
刘邦道:“谁?”
“我的恩师。”
“将军恩师高名上姓?”
张良摇首回答:“末将不知。”
刘邦忒儿一声笑道:“这就奇了,哪有当学生的不知先生名讳的道理?”
张良一脸真诚地回道:“末将真的不知先生的高名。”
遂将如何谋杀秦始皇,如何避祸下邳,如何得遇老丈,如何拜师等一五一十讲述一遍。但将老丈要他辅佐刘邦,以及玉佩之事一概隐去。
刘邦笑问道:“将军之师,莫不是一个长须飘胸、鹤发童颜的老丈?”
张良略感惊讶道:“正是!”
刘邦又道:“穿着一身粗布衣裳,手持一根藤子拐杖?”
张良愈发吃惊:“正是这样!哎,末将之师身穿何服,您如何知道?”
刘邦打趣道:“我会算。”
“你会算?……”
张良忽然想起,恩师曾一再要我辅佐刘邦,并且说他已应允刘邦,代他觅一军师,可见他俩早就相识。遂嘿嘿一笑说道:“你别蒙我,我那恩师,也曾有恩于您,他不只为您看过相,还为您改过坟地……”
刘邦哈哈一笑道:“咱越说越近,冲着将军恩师之面,在下不走了。在下不只不走,还要向你讨口美酒喝呢!”
张良见他如此豁达,顿生敬慕之情,笑着回道:“一大早,窗外的喜鹊喳喳地叫个不停,我就知有贵客光临,特备了几坛美酒相迎。”
刘邦笑说道:“俗话说得好,‘一人动嘴,十人口酸’。”
他回手一指:“你看,在下这帮兄弟,有一千多人,个个都是酒鬼,几坛酒,怕是还不够他们沾沾嘴唇呢!”
张良道:“这个您不必担心,偌大一个下邳城,还没有您和弟兄们的酒喝?走,随末将去营中略坐片刻。”这一坐便是一天,二人越喝,兴致越浓,越谈越是投机。通过这次长谈,刘邦方才知道,始皇驾崩之后,张良与项伯正要召集人马,举兵反秦,一场瘟疫把张良击倒,这一病便是半年。项伯倒也义气,日夜守在床头,端屎端尿,直到项梁在会稽起兵,三次遣人召他共商反秦大计,项伯才恋恋不舍地离去。
活该张良倒霉,病好之后,未及举事,来了一位新邳令,不知从何处得了消息,硬说张良便是姬亮,抓进大牢。幸亏有一良仆,也幸亏张良囊中丰厚,坐了半年牢被无罪释放。出狱之后,张良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广散家财,召集人马,得众八十余人,夜袭县署,杀了县令……
等张良把话打住,刘邦关切地问道:“将军旗开得胜,可喜可贺,下一步作何打算,可否见告?”
张良道:“小弟的志向是复国,世世代代永做韩臣。但凭小弟手中这五百号人马,自保尚且不足,如何复得了国?有鉴于此,小弟想去投奔秦嘉,借嘉之力,杀回郑城,光复韩国。”
刘邦击掌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