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刘邦遇子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刘邦遇子房 (第3/3页)

跃马进入丰邑,传集父老子弟,训责一番。

    众人统皆谢过,乃不复与较,但改丰邑为丰县,筑城设堡,并向项梁告捷,送还项军。刘邦旋接项梁来书,特邀他至薛城商议另立楚王之事。问及下书人,方知自刘邦离开郯城后,项梁挥师击彭(城)击薛(城),一举而下,遂移军薛城。与此同时,项羽受命攻襄(城),遇到顽强抵抗,城克后尽屠城中之人,鸡犬不留。听了下书人之言,刘邦许久无语。赴郯借兵之时,项羽因公外出,未曾谋面。只听人言,他力可扛鼎,气可拔山,似此等英武之人,千载难遇。想不到他小小年纪,竟然这般残暴!张良命随侍之人将下书之人引进馆驿,盛宴款待。

    而后,张良笑对刘邦问道:“沛公莫不是在为项羽屠城一事而心怀忧愁?”

    刘邦叹道:“秦始皇战败六国,一匡天下,论智见谋略和武功,三皇五帝不及,只因存了个残暴之心,尸骨未寒,义军骤起,千辛万苦挣来的一个偌大江山,眼看就要落到他人之手。项羽小小年纪,一出师便尽屠襄城之人,其残其暴,较始皇尤甚,怕是难成大事呢!”

    张良哈哈大笑道:“沛公见识,向来是高人一筹。项羽屠城一事,您应该感到高兴才是,怎的如此想不开,实在让人费解!”

    刘邦又是一声叹息:“莫说一个成人,就是一个婴儿,娘为生他,受尽十月怀胎及分娩的诸般痛苦,方才呱呱坠地,容易吗?至于一个成人,父母将他抚养成人,又要费去多少心血和银粮?岂能说杀就杀,且一杀便是成千上万,这有什么值得高兴呢?先生说我费解,我还觉着先生费解呢!”

    张良也不和他辩解,连道:“好好好,您不应该高兴,您应该哭。但我问您,诚如您言,项羽成了大事,您怎么办?”

    刘邦愣了一愣,是啊,项羽若是成了大事,我怎么办?人都说我有帝王之相,相从之人,也认为我有帝王之相,才愿意跟着我南征北战,赴汤蹈火,等我为帝为王之后,好共享荣华富贵。若让项羽成了大事,为王为帝,我只有老死丰邑,抑或是向项羽俯首称臣了。我若是一称臣,相从之人怎么办?我怎么如此糊涂!他长身而起,向张良深作一揖:“多谢先生提醒!”

    张良忙起身还了一礼:“沛公不必如此客气,请坐下,我还有话要说。”

    待刘邦落座后,张良方才说道:“对于项羽屠城一事,您不只要感到高兴,还要设法讨好项羽。项羽这一次屠城,必将受到众人的指责和非议,压力一定很大。您要多多恭维他,大谈屠城之利,挑动他的狂妄之心。他杀人越多,您距离皇帝宝座就会越近。”

    刘邦连连颔首道:“多谢先生赐教,我一定谨记在心,遵嘱而行。”

    果如张良所言,项羽屠襄归来,自以为立下了不世之功,趾高气扬。孰料,众将吏见了他,竟无一人向他庆贺,反倒有些敬而远之,甚而当面指责,就连视如生父的项梁也说他过于残暴。他觉着委屈,又无处倾诉。唯有刘邦,大赞其为,说自楚王起兵以来,凡义军与秦廷的国军接仗,从未有过胜绩,这是唯一一次,大长了义军的威风。他还说是那城屠得也好,你襄城原为魏地,秦灭尔之国,屠尔之民,尔不思报仇,反而助纣为虐,如此不忠不义之人,留之何用?且是,项将军首次带兵征战,不屠城何以立威?带兵之要,贵在立威,司马穰苴为立威斩了王之使者,孙武为立威斩了王之爱妃,白起为立威坑杀赵卒四十万。此三人者,皆为前朝名将也。他们可为之事,将军为甚不可为?

    刘邦一席话,说得项羽心中热乎乎的,满面感激地说道:“知我者,沛公也!”

    刘邦摇首说道:“什么沛公?那是我自己给自己一个胡乱的封号,将军若是不觉着在下出身于乡村僻野,在下想攀一个高枝,与将军结为异姓兄弟,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