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1 工厂产粮(一) (第3/3页)
优良品种,只是人工光照下与全封闭条件下怎么种植而已。
人工光照下与全封闭条件下植物生长肯定会有不同,只是这样的试验之前也没什么深入研究,最多知道各种植物并不一定是阳光下生长最好,在光色谱上其实会有些不同。
这倒对全人工种植有利,因为人工光源要与阳光一致困难,接近就没有什么问题。而且知道什么光色对某种植物光合作用最好也会节省电力的。
因为如此李丽等人在这方面进行统计、观察、分析就是工作之一,其它如各植物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光色有否异样,还有各阶段的光强也不一样,这些都是试验重点,因为除了建筑物电费才是全人工种植最大的成本,没有之一。
还有就是比如一种生长期较长的水稻如它整个生长期一百十天左右因为自然生长有阴雨天、有早晨傍晚弱光期,实际它整个生光照需要多少时间、每次光照需要多少时间没什么精确数据,昼夜温差改人工种植控制在多少为好,各阶段有何区别等等也是需要试验的。
这些研究项目比较多却不高深,主要是一要有机灵的联想力与抓住一闪念,另一个就是不断积累数据。所以如水稻试验都是用整个生长期只有六十多天的籼稻,如此一年间试验差不多比粳稻多60-80%。
试验积累重要,各种联想力与一闪念也重要,如植物在自然界二十四小时一个循环实际上光照时间差别较大的,有人觉得夜晚并不需要那么长,每一次光照也可以缩短,经过一段时间试验现在这个设想完全证实,大体上能确定光照与黑暗以8:4、或4:2为好,只是更精确的数字还没有。
如此成功经验已经让试验水稻的生长期缩短了三分之一,所以在全人工种植时生长期长的粳米一年也可以收获五次(扣去秧龄,加上秧龄不足五次),另外多出来的时间是可以积累的,全人工种植可以控制温度、湿度,会使所有的植物顺利成长。
不过这个成本会大一些,试验也不多,再说也不可能逆着自然气候干。比如外面气温高不可能种耐寒植物,另外因为时间短不是所有的粮食蔬菜作物都进行过不少试验。
实际上全人工种植今后主要是种植的粮食为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山薯等几种,主要是产量低或原来贫瘠土地种的杂粮肯定少了,因为全人工种植下成本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