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157 因陋创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0157 因陋创新 (第3/3页)

环境种植。

    有这么多困难加上药材生产的特殊性,郑小民召集建筑技术人员与药农们一起商量怎么办,最后决定的方案却不是国家现在统一建造的形式,而是因陋就简、因地制宜的新办法。

    这个新办法就是用预制工厂生产直径二至四米,长度三四米的钢筋混凝土涵管。为什么要生产这样的涵管乃是生产容易用料省外,还最适应郑小民的大多数条件。

    郑小民此时的大多数条件是什么?首先他决定将这全人工种植生产药材的地方定在雁荡山的周围,因为这里不大可能安装超级发动机,所以一开始他的想法是在山谷里建造全人工种植的建筑物。

    可是一计算材料觉得麻烦,而且如山体滑坡比较麻烦,后来经过讨论觉得涵管生产容易,山谷里可以安放狭谷也一样可以,而且不必挖掘后埋下,只要稍平整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这些涵管狭窄处少放一些宽处多一些,上下高度差也不用考虑,铺一层涵管用山土填埋再铺一层只要有竖管勾通上下,横管勾通左右,生产谷物之类不一定合适,但是生产药材却是很好的。

    比如泥土之下处在山体中间地质稳定,削坡取土不会再有泥石流与滑坡,厚土之下保持炎热、寒冷、干燥或潮湿等环境也容易,不规则的结构也容易模拟不同环境。

    不仅有这些好处,建造容易成本低,可以随意增加层次等好处也是重要。如涵管生产成本除了建筑材料模具可以反复使用,属于用料省外还省人工物料。

    建设时将山谷山沟稍微平整一下就可以铺设三四米直径的钢筋混凝土涵管,不必开挖地基浇注基础。主管布下左右以二米涵管勾通,上下以四米涵管加台阶勾通,再覆盖碎石泥土十分牢固与稳定,还需要几层就几层不用考虑下面的承受力问题。

    因而这也是一个创举,不过这个创举与大规模种植谷物与蔬菜不合适,于拟自然化种植药材还是较好的。另外负责全人工种植的部门及负责保存地球动植物资源的部门来参观后觉得也是有借鉴意义。

    他们两方中全人工种植部门觉得这技术种果树比较好,这是因为这样的技术成本轻、高度随意。而现在的标准建筑物成本还大一些,高度上也不适合大多数果树,所以这技术可以作为现在标准建筑物的补充外,这样的方式不占相当紧张的沿海地带也是好处之一。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