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169 百事艰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0169 百事艰辛 (第2/3页)

还有那些微小国家也从一开始对世界大会提议无动于衷,这时早着了急。原来他们也存了等、靠、要的心思的,而且独自一国自由自在有时也有好处,此时却是认清形势,知道别人不可能会再迁就他们的了,因为世界形势变化很大。

    此时的形势确实是一年三变,这当然是指让遮阳伞盖住的地方,只要被遮阳伞一盖气温是直线下降,热带的海南夏天也如秋天。

    而这还是第一步变化,有两边热气影响过来,等遮阳带一道道变宽江南的海岸线在冬季也出现了冰冻,渤海湾完全封冻不算什么,钱塘江湾也差点儿完全封冻了。

    至于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那是彻底冰封,与陆地区别不大,不久就会整条江冻到底再不化开了外,连江南的长江在下游冬天可以开坦克,中游冰冻夏天也不化尽。

    因为这时无法种地了,农民被迫都住在了沿海地带,一些原来再三动员不肯离开古老山村的人此时也只能离开了,因为他们无法种地,原来的住宅也无法抗寒,连饮水也只能挖冰,只有集中在东部城镇还好一些。

    最关键还不在于冷,而是中西部地区地不能种了,草原冻死无法放牧了,连打猎也没有野物了,树皮草根也只剩下几个月可挖了,所以那里的工厂与城镇居民也搬走了,最多只有一些矿山没有放弃。

    如此大面积放弃让没有被遮阳伞遮盖的国家看着心寒,因为人类在遮阳伞时代只怕只能集中在一些最温暖的地方生存了,以前那种将家乡看得太重的观念根本活不下去的。

    还有遮阳伞一布置不仅吃饭会有问题,住房与取暖也是一样,这方面中国人已经算做到很好,也只能让中西部、东部的农民一起挤在东部的城镇原来的建筑物里。

    那是中国人也只能先顾全人工种植,让人民居住在适应此时气候条件下的住房根本无力兼顾。好在东部城镇经过数十年的建设,此时还放弃一部分质量太差无改造价值的建筑物,全国人民挤一起经过改造比较暖和的住房人均还有近二十平方,在这时世界各国算是好的。

    正因为被遮阳伞一盖各国民众实际上只能集中在一小块地方,有些准备不足、基础较差、工业落后的国家这时普通人正挤作一团,往往男女分居各睡一个大火炕床者也不少外,连这火炕床技术也是中国人向这些国家建议的。

    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