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太武灭佛 (第2/3页)
解释道:“拓跋族入主中原后。承中原佛法之事。第一时间更新接受了佛教。用它來敷导民俗。因此。从魏太祖道武帝开始。皇帝大都敬礼沙门。深得民心。先皇继位之初也是如此。甚至经常邀请有德僧人。与共谈论。如今。皇上突然下令屠杀僧人。民间会盛传皇上性情不定。难以捉摸。会令臣民无所适从。人心浮动。《素书》中说道‘足寒伤心。人怨伤国。上无常守。下多疑心’。”
拓跋焘沉吟。问道:“云儿。依你说。你有什么好办法。”
“佛教有教化民众向善。安定人心的功效。但其势力发展过于迅猛。隐匿佛教徒人口增加。会使将來在作战中缺乏人力。另外。社会战乱。大部分进入佛门的人是为了逃避税役而出家。发心不正。且世俗习气严重。进入佛门后。还是不学无术。不遵守清规戒律。为所欲为。有的竟然与朝廷暗党结纳。干预政事。扰乱国政。危害皇室。但将僧人都监禁坑杀。此举不妥。有损无益。不如。令年轻力壮的僧人还俗。为大魏提供兵役和徭役。减少百姓和朝廷的负担。”
拓跋焘思虑良久。诏令五十岁以下沙门尽皆还俗。以从征役。解决北伐西征所需的人力问題。
夜里。第一时间更新拓跋焘换了便服。携了绮云一起去巡城。走在平城的街道上。四周一片寂然。只听见他们一行人轻微的脚步声。绮云和拓跋焘并肩走在最前面。后面跟着一小队便装兵士。
天空月朗星稀。月光照在平城街面上。显得分外寂静清明。一路上沒有什么人。偶尔碰到打更者。正在提醒家家关门闭户。虽然白天热闹的店铺都关门打烊了。但几乎家家门前一盏灯笼高悬。方便走夜路之人。小巷深处偶尔传來几声犬吠声。一切显得那么安详平和。
有时在街上角落中。会发现流浪者躲在阴影中。拓跋焘每次见了。都会上前仔细查看。和言询问。确认并无可疑迹象后。拓跋焘便让随行的兵士送上衣物和食物。第一时间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