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质疑 (第3/3页)
而走险,所图必然极大,否则,他怎么可能自毁前程!
而此等穷凶极恶之大案,皇帝既然未点旁人,只循例遣刑部协办,便意味着他仍属意裴济来查。
裴少卿之名,大殿之中无人不晓,若由他一手经办……所谓彻查,究竟要查到何人、何事为止。
此事之深浅尚未定论,裴济不过四品而已。
有人谨慎进奏:“陛下,此案牵连朝中大员,是否应交台阁协理,以备不时之需?”
皇帝道:“裴卿既有实证,不必大动干戈。”
听他言外之意,竟似认定裴济能凭一己之力查明真相。
此等信任本该惊羡,但此刻听来,却有一阵毫无缘由的棘手和为难。
朝堂关系盘根错节,眼下一案尤其如此。
南行谨是御史大夫之子,是早已定下的三皇子妃的庶兄,当真查到最后,就未必如何收场。
一个四品少卿而已,若朝中有人怕事退缩,不愿配合,裴济焉能奈何对方?
除非他另有助力。
有心思敏锐者,已在悄然窥探为首二人。
三皇子在大射之中出尽风头,竟能媲美两位兄长,然而将将过了一日,未来的正妃就卷入一场轩然大波。
若此事乃是有心人刻意推动……
能列于庭之人皆有谋略,群臣皆知,裴济不可能无中生有,他敢直奏于御前,就必然有取信天子的把握。
也是因此,南铮才不辩驳。
但裴济之举有违惯例。他不知会刑部,也不交报台阁,竟直直禀告天子,令整个朝堂措手不及。
这又能是何故?
裴济,裴济……太子妃!
明燎察觉到身后视线,坦然立在前方。明澜悄无声息地侧了侧眸,似是在观察附近,又旋即收回目光。
两人身后不远,三殿下深深垂着头,安静地有些过分。
昨夜之事在他心中掠起又消散,来来回回不知多久。
原来如此。明昭眼角似有茫然,但也仿佛释然一般。
一应疑惑皆得解答,太子所言竟是此事。
他的父兄,为他考虑了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