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不去雪山 (第2/3页)
往新加坡。梁向远心里机灵着,从新加坡回来以后,L市恐怕就直接步入冬天。严寒凌冽,冷风冻人,在那个时候去雪山看雪,莫不是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怎么不去啊,我们有五个女生,只邀请了你一个人,你来的话会很幸福的哦。”龙鹂君开始作妖了,试图诱惑梁向远。
“想想都很美好啊。”梁向远只是想了一想而已,并没有被成功诱惑,“可惜酒店里没有睡六个人的大床,我还是在工地上打张地铺洗洗睡吧。”
梁向远稍微觉得有些困意,一步跨到床边躺下,发出最后一条消息:“你们去玩的时候注意安全,听说雪山上有雪怪,会吃人。”
吃海鲜会吃死吗?答案是肯定的。
有的人天生对某种事物过敏,有的对羊肉过敏,有的对花粉过敏,甚至有人对苹果过敏,可梁向远听的最多的,依旧是海鲜过敏症。
老宋和梁向远一样,都是L市人。应该这样说,在欣欣钢铁厂施工现场的工友们,有一大半都是来自L市。L市可不像B市一样,靠海吃海,L市靠的是长江,吃的也是长江,可海鲜对于L市人来说,就是个稀奇玩意儿了。尽管现在交通物流很是发达,有的人还是从没有尝过海鲜的味道,躺在病床上的老宋就是其中之一。
老宋这几天很是勤快,每天凌晨五点早起赶海,那个时候梁向远还在和陶小玲手牵着手漫步在鹊桥上,老宋早起弄出的声响,总是影响着鹊桥的稳定。对于老宋如此恶劣的行径,梁向远已经忍了好多天,接下来不用再忍受了,老宋终于遭了报应。
连续几天的尝鲜,终于让老宋隐藏极深的海鲜过敏病浮出水面。就在和龙鹂君聊天结束没有多久,梁向远感觉自己还没彻底睡着的时候,隔壁屋传来了几声叫喊,梁向远听得清清楚楚,他们在喊:“老宋死了,老宋死了。”
随即梁向远和老江一起把昏死过去的老宋送去了最近的医院,医生给出的结论就是海鲜过敏。
“老宋,你知道吗,要不是老江看到你脸色不对,及时送你到医院来,你今天就落下去了。”随后赶来的四叔在病床旁叨唠着虚弱的老宋。
经过抢救,老宋已经苏醒了。醒来的老宋口齿不清,说不出话,全身满是红斑。这些红斑是海鲜过敏症状的第一表现,也是最明显的表现。医生告诉大家,这叫做海鲜过敏引起的荨麻疹,只要调养几天就能恢复,老宋的过敏已经不是荨麻疹这样简单了,老宋是血压骤降导致的休克,另外口齿不清也是因为过敏引发的喉咙水肿让老宋说不话。
“经过抢救已无大碍。”医生留给众人一句话,然后退出了病房。
四叔让老江留下照顾老宋,然后带着梁向远回了工地。
梁向远也不明白老宋刚刚经历了什么苦难,他自己对任何东西都不过敏,过敏这件事从来不会出现在梁向远身上,海鲜照吃不误。
陶小玲倒是对老宋的遭遇表示理解:“过敏真得很难受,上次我吃牛排也难受了好久。”
梁向远记得那一次,在L市好几天,唯一的一次陶小玲出门,却和闺蜜一起去吃牛排大餐,然后就是一整夜的拉肚子。
“你们体质太差,要是换作我,什么都能吃得下,除了河鱼。”这话倒是不假,除了鱼,梁向远什么都不挑,都能吃的下。不吃鱼则是因为真真切切的吃腻了,也不是因为过敏。
梁向远一直都记得,在小时候连续一个周,一天三顿餐桌上都是鱼,有两天甚至是一天四顿的滋味。梁媛媛的父亲也就是梁向远的大伯,是C市的一艘长江游轮上的船长,那个时候梁向远还在上小学,每一年的暑假都会去长江游轮上旅游上十好几天。船员们很是喜欢这个皮肤白嫩的小男孩,每一次最好吃的东西都会让给梁向远。早晨,船员们打捞上来的新鲜河鱼,被白衣白帽的厨师拿去,经过加工,做成一碗热腾腾的鱼粥。晌午,船员们打捞上来的新鲜河鱼,被厨师熬制成了一锅鲜美味浓的鱼汤。夜里,船员们打捞上来的新鲜河鱼,又被厨师放在盘子里清蒸盛出。若是有夜宵,飘香千里的烤鱼,人们也是爱吃的。
于是就这样过了几年,梁向远终于决定再也不吃鱼了。
“但我也不对鱼过敏。”梁向远只是单纯讨厌鱼的细腻,他感觉鱼肉只要放进嘴里,无论厨师的水准再高,他总能尝出腥味。
“所以陈志才叫你胖子,因为你一点都不挑食。”其后附上了一只吐着舌头的猫咪图片。
梁向远自顾自地点点头,将信息发送过去:“我很挑食,我的味蕾是世界上最难伺候的东西,可它偏偏对陶大公主的味道情有独钟,我是最挑食,除了陶大公主什么都吃不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