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140章 吞并和扩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3140章 吞并和扩张 (第1/3页)

    加州农场的阳光依旧和煦,但远在非洲之角的战略棋盘上,正悄然展开一场以民心为兵、以发展为刃的独特“征伐”。

    在成功抵御了三色国的多次干扰后,叶柔、叶眉和杨三领导的马赛-索国联盟声望日隆,尤其是“希望草”项目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周边饱受贫困、干旱和动荡之苦的邻国百姓。

    王宫会议室内,灯光彻夜通明。

    巨大的电子地图上标注着索国及其周边几个小国的详细情况:北部的阿丹共和国,长期干旱,牧民生活困苦;西北部的里桑酋长国,部族割据,中央政府羸弱;西南部的沿海小国基贝拉,拥有一个小型港口但经济雕敝,民众渴望发展。

    “直接军事征服代价高昂,国际舆论压力也大,而且不符合我们的长期利益。”

    叶眉首先定下基调,她的手指划过地图,“我们要的是稳定的纵深、统一的市场和共赢的发展,而不是一片焦土和充满敌意的人口。”

    杨三抱着臂膀,眼神锐利如鹰隼:“军事力量是我们的后盾和威慑,确保过程平稳,不被外部势力干扰,也能快速消除小股的顽固抵抗。”

    “但主角,应该是‘希望’本身。”他最近深入研究了不少古今中外的战略案例,对“不战而屈人之兵”有了更深的理解。

    叶柔表示赞同:“父亲在加州用农场凝聚人心,我们在非洲要用发展和安全来吸引人心。计划就命名为‘融冰’吧,无声无息,却能让疆域自然延展。”

    行动首先从与索国接壤、干旱最严重的阿丹共和国北部地区开始。

    马赛-索国的农业技术团队,带着大量的“希望草”种子和抗旱作物技术,以非政府组织援助的形式进入阿丹北部村庄。

    他们免费发放种子,指导种植,修建小型水利设施(利用索国相对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同时,由兄弟投资注资的畜牧合作社也紧随其后,承诺以优惠价格收购当地牧民利用希望草喂养的牲畜产出的奶制品和肉类。

    效果立竿见影。仅仅一个雨季过后,阿丹北部原本赤地千里的景象就被一片片绿油油的希望草草地取代,牲畜有了食物,牧民收入增加。

    索国援助团队纪律严明,尊重当地习俗,与阿丹政府军的横征暴敛形成鲜明对比。当地民众开始自发地称这片区域为“索北福地”,人心悄然转向。

    阿丹中央政府起初并未在意,甚至乐见其成,减轻了他们的救济压力。

    但当他们发现影响力正在被替代,税收却在减少时,便试图阻止。然而,他们的政令到了北部几乎失效,当地长老和民众更愿意听索国技术人员的。

    阿丹政府军小部队想来强行驱赶,却被“恰好”在边境进行例行巡逻的、装备精良的索国快速反应部队“礼貌而坚定”地阻拦在外。

    杨三的军队展示了强大的机动性和威慑力,却不越界一步,让阿丹政府军不敢轻举妄动。

    同时,索国控制的媒体(广播、简易电视)开始向阿丹北部地区播放节目,宣传索国在马赛-索国联盟治理下的繁荣、稳定以及对不同部族的包容政策。

    叶眉甚至亲自到边境地区,与阿丹北部长老会晤,承诺若加入联盟,将保持其传统文化自治,并投入更多发展资金。

    百姓的希望向来简单,他们渴望的只是一个富足点的生活,至于别的,没人去关心。

    而叶眉他们的这一系列举措,早已经深得民心,而民心所向所发生的事情,她们自然也就不操心了,顺其自然就是。

    在里桑酋长国,策略略有不同。这个国家部族林立,中央权威薄弱。杨三的情报部门巧妙利用各部族之间的矛盾,拉拢那些对现状不满、渴望强大外部支持的部族首领。

    兄弟投资开始向里桑境内倾向于合作的部族领地投资建设道路、学校和诊所。

    条件之一是,这些基础设施需要使用索国的标准教材(包含对联盟的认同教育)和医疗体系。

    渐渐地,这些地区的孩子上学用的是索国教材,看病去的是索国援建的诊所,生活物资很多来自索国市场。

    一天清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