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7章 南疆的魅力 (第2/3页)
议。
叶雨泽提醒:“别走太远,注意安全。”
“放心吧,心里有数!”杨革勇拍拍胸脯,带着李林东和同样好奇的伊万就往下溜。
开始还很顺利,谷底的视角确实更加震撼。
然而,就在他们尽情拍照时,意外发生了。李林东为了找一个更好的角度,脚下踩到了一块松动的石头,哎呦一声,滑倒在地上,抱着脚踝直吸冷气。
“怎么了老李?”杨革勇赶紧过去。
“好像……扭到脚了。”李林东疼得龇牙咧嘴。
这下麻烦了。谷底距离栈道有不短的距离,而且小路崎岖难行。
杨革勇和伊万试着架起他,但走得很艰难。上面的同伴们也发现了下面的情况,顿时着急起来。
“我就说吧!这几个老家伙就是不让人省心!”
叶雨泽又气又急。导游小艾赶紧联系景区工作人员。
很快,两名专业的救援人员带着担架赶了过来。费了一番周折,终于把哼哼唧唧的李林东从谷底抬了上来。
幸好只是脚踝扭伤,没有骨折。景区医生做了紧急处理,但李林东的脚踝也肿起了一个大包,走路是别想了。
“乐极生悲了吧?”魏玉祥在一旁“幸灾乐祸”,“让你逞能!”
李林东哭丧着脸:“完了,这下成累赘了,美食都走不动去吃了。”
这场意外的“峡谷险情”虽然打断了游览,但也成了旅途中的一个“梗”。
大家一边数落杨革勇他们几个,一边轮流照顾“伤员”李林东。
杨革勇自知理亏,主动承担起背扶李林东的任务(在需要的时候),累得满头大汗。
傍晚回到阿克苏市区,虽然经历了小插曲,但美食的慰藉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登场的是阿克苏的名菜——馕包肉。一大盘炖得烂烂的羊肉,连同浓郁的汤汁,直接浇在切好的馕块上。
馕吸饱了肉汤,变得软糯咸香,羊肉更是入口即化。这简直是为“伤员”李林东量身定做的美食,不用怎么走动,就能大快朵颐。
“嗯!这个好!这个适合我!”李林东坐在桌前,吃得满嘴流油,瞬间忘记了疼痛。
接着是阿克苏鸽子汤。用本地优质鸽子慢炖而成,汤色清亮,味道却极其鲜美,是滋补的佳品。大家每人一盅,喝得浑身舒坦。
当然,也少不了各种烤肉和拌面。阿克苏的拌面尤其劲道,过油肉拌面、野蘑菇拌面,都让老人们赞不绝口。
虽然没吃到新鲜的冰糖心苹果,但喝到了当地特产的苹果汁,酸甜可口,也算是弥补了一丝遗憾。
第二天,李林东的脚伤好转了些,但仍需休息。大部队去了著名的柯柯牙防风林工程参观,感受阿克苏人民如何将荒漠变绿洲的奇迹。
而“伤员”李林东和自愿留下来照顾他的魏玉祥(其实是想找个借口偷懒),则在酒店附近探索,居然找到了一家极其地道的木瓜烤奶小店。
新鲜的牛奶放在木瓜挖空的瓢里,加上杏仁、葡萄干等干果,在馕坑里慢烤,奶香混合着果香,味道奇妙而美味。
等大部队回来,两人得意地炫耀自己的“发现”,引得大家口水直流,纷纷要求再去一次。于是,下午茶就变成了木瓜烤奶大会。
在阿克苏,他们不仅领略了地质奇观的壮美,也体验了“战友”受伤后互相照顾的温情,更用一道道美味抚慰了旅途的疲惫和小小的“惊险”。
李林东的脚踝在美食和友情的“治疗”下,似乎也好得更快了。
接下来,他们将前往南疆的重镇,被誉为“瓜果之乡”、“歌舞之乡”的喀什,所有人都期待着那里更加浓烈的异域风情和更加丰富多彩的故事。
告别阿克苏,旅行团沿着南疆铁路线继续向西,目的地是所有人心中南疆乃至整个XJ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喀什。
越靠近喀什,浓郁的民族风情愈发明显。路边巴扎(集市)越来越多,戴着四楞小花帽的人们、穿着艾德莱斯绸裙子的妇女、装饰华丽的大篷车……一切都充满了新鲜感。
当车子终于驶入喀什市区,那种冲击感达到了顶峰。
高台民居层层迭迭,仿佛一座巨大的黄土迷宫。
艾提尕尔清真寺庄严肃穆;街上人来人往,各种语言交织,仿佛置身于一个异国他乡。
“这……这也太有特色了!”一下车,就连见多识广的叶雨泽也发出了惊叹。
大家的好奇心被彻底点燃,相机几乎就没停过。一阵“咔咔”声络绎不绝。
首先自然是逛喀什古城。穿行在迷宫般的巷弄里,两旁是各种手工作坊。
铜器店里的敲打声叮当作响,工匠手下绽放出精美的花纹,木器店散发着木香。
乐器店里挂满了热瓦普、都塔尔;艾德莱斯绸作坊里,女工们正在熟练地扎染丝绸……
每一家小店都像一个微型的博物馆,让人流连忘返。
“老杨,快看,这铜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