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七十八章 过去的争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七十八章 过去的争论 (第2/3页)

大能皆尘土。

    大能之上,还有神,神之上,还有仙,仙旁有佛。

    差距那么大。真和大炮打蚊子差不多。

    更别说那些普通人了。

    佛道之争,从南朝开始。

    主张佛道一致,而以道教为本,佛教为迹,提倡本迹说。

    然就二者优劣而言,主张道教居首位。

    到了北朝后。佛道之抗争不仅为双方之论争而已,更加上当权者之政策压迫。

    此即历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

    北魏太武帝与北周武帝之摧残佛教,死伤惨烈,经书烧尽。

    随着之后隋代统一南北,通过八年争斗,定了道、儒、佛之顺位。

    唐朝则有三次召集僧道于内殿论议。

    宋代道教就更活跃了。有王重阳创立全真教。

    宋徽宗时期,佛道之争,尤为激烈。

    道士林灵素要求重启夷夏之辩,改革佛教归入道门。

    这可是要教化吞噬佛教。

    林灵素对宋徽宗说“释教害道,今虽不可灭,合与改正,将佛刹改为宫观,释迦改为天尊,菩萨改为大士,罗汉改尊者,和尚为德士,皆留发顶冠执简”。

    到元朝时,丘处机依附成吉思汗,把道教列为国教。

    其后邱处机第五代教主之弟子李志常占有佛寺,破坏佛像。

    宋元时期,道教鼎盛一时无量。

    两教争斗无非处于门户之见。

    佛道之争至今已经走向融合。

    儒、释、道三教圣人共聚一堂,那么三教之间的界限已是混淆不清。

    民间的祠庙中反映尤为明显。

    这便是如今佛道的状况。

    “佛道二教因为各有其特色与信众。

    对立结果往往意气用事,各成派系,排斥异己,或互相诋毁,如佛徒着笑道论,道流亦作笑佛论以敌之,各揭彼短,以扬己善,极尽对骂之能事。

    然佛道二教经魏晋南北朝、隋、唐数代之发展而更深入民间,牢不可拔,影响后世学术思想甚巨。

    如新字体、词汇之广及学术领域,儒、释、道三教融合而产生宋代理学等,可谓思想文艺上之重大刺激。”

    (以上为引论,不代表作者观点)

    当然也有人认为,佛道之争,道教7负1平,一直在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