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蛰伏 一 (第2/3页)
直被皇上所压制。虽然未曾明言,但是朝中大小官员都是眼睁睁的看着,皇太孙江南一行,等于无劳而返,不但由于本身的莽撞触怒了皇上,使皇上不顾龙兴之地的发展,将临濠之江南富户尽数迁往辽东。而且将皇太孙任命之吴雪凡迁任于琼州蛮荒之地。
后来蒋瓛坐事入狱,锦衣卫本来是交与皇太孙署理,但是皇上又废除锦衣卫特权,听闻燕王府向东宫要江南富户后裔,东宫前景一片惨淡。正当群臣以为皇上别有心思,说不定是想另立储君的时候,却出了这么一档子事。
明镜般的时局被皇上的一纸诏命全部打乱,原本和诸王暗通消息的百官,此刻又开始犹豫起来。
百官本来大都是投机之人,否则也不会有御史袁泰弹劾属于皇太孙的六艺书院。但是看到如此情况,不少官员又收回了那份不安分的心思,开始静观其变。
此时,纵然有人知道东宫内厂的些许事情,但是在前景不明的情况下,谁还会自讨没趣,那不是要承受来自东宫的怒火吗?被锦衣卫吓的有后遗症的官员如是想。
所以内厂的发展颇为顺利,由张定边提供张士诚所遗宝藏作为后盾,内厂编制迅速的扩充至三千人左右,由于时间仓促,所以大部分还是启用锦衣卫原来的成员,也正所谓是换汤不换药,锦衣卫换了个名字,却成为了东宫的嫡系。
这可能也是朱元璋未曾想到的。但是朱允炆深知不能太过于张扬,所以在前期尽量的保持低调,在收集六科给事中、十三道御史和都察院御史等人的资料同时,也掺杂了很多琐碎小事,令人摸不着头脑,而达到低调的目的。
而朱允炆自己,则是十分投入的参与到修订《大明律》和纠案平反的热潮当中去了。
大明从立国起,朱元璋就率群臣立法定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令,其中有代表性通行的有:《大明令》、《大明律》、《诸司职掌》、《洪武礼制》、《礼仪定式》、《孝慈录》、《教民榜文》、《皇明祖训》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