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同病相怜 (第1/3页)
洪武二十九年三月,北平燕王府,朱棣拿着父皇给他的诏书,内容是令燕王选精卒壮马奔赴大宁、全宁,沿河南北觇视胡兵,针对敌情,随时随地给予打击。同时告知朱棣,周王朱橚世子朱有炖,将率领河南都司精锐,赴北平塞口巡逻,以解燕地后顾之忧。
连想就不用,朱棣就知道这份诏书意味着什么,上个月,宁王的骑兵在巡逻时发现在道路上有脱落遗失的车轮,大惊小怪的十七王弟,就藩不过短短两年,立功心切,于是夸大其词的报于周边诸王,要求协助其北上剿灭蒙元残部。
可是久驻边塞的诸王哪能被宁王这点小伎俩骗到,自从捕鱼儿海大捷之后,蒙元已经渐渐堕落成马匪一般,基本上对大明已经构不成威胁,就算是剩余一些残余也已经逃到彻彻儿山以北的兀良哈秃城附近,短时间内根本就不敢南下,有太平日子不过,谁去帮助宁王建功立业呢?
在兄弟那里求助不成,宁王干脆上报京师,而父皇则不知道怎么回事,竟然认为这是蒙古骑兵仍在边境活动的证明,并判断蒙古兵很有可能再次入寇边境。于是就有了这道诏书,,出乎意料的是,不但没有命宁王统兵御敌,却派自己领兵经由宁王封地北上讨贼。
而后却命五弟周王世子朱有炖率领河南都司精锐为自己守护北平塞口,先不说在此时属地的守护绝无问题,就算是有后顾之忧。难道边塞九王之中,自己左右的辽王、代王等弟弟不能帮自己看护家门吗?为什么要从河南调兵!!!
将诏书慢慢的放在案几上,朱棣嘴角露出一丝苦笑,心道,父皇,你这样做是不是太明显了呢,就算您真的想传位允炆,也没有必要这样消耗燕地的力量,并还要周王监督。您既是父亲,又是皇上,有必要做的这么绝吗?
也不觉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父皇就好像有些故意限制北方诸王的势力,大概是李景隆任平羌将军,充总兵官镇守甘肃开始吧,二哥秦王次年就莫名的暴毙,而陕西的军权易手于秦王府和李景隆共同节制。
不经意间,朱棣此时的想法和晋王一样,就是秦王的暴毙和父皇有关,别人不明白,而身为边塞九王之中的他们,怎么会不知道洮州反叛,只是二哥自编自导的一场闹剧,其目的不言而喻,也正是如此,秦王的下场才使他们心寒。
朱棣的心神有些不宁,吩咐身后的亲宦王景弘道:“你去通知张指挥,召集众将,孤王申时有事宣布。”
王景弘领命而去,随即片刻,又回转奏道:“王爷,道衍大师带着权知朝鲜国事五子靖安君李芳远求见。”
皱着眉头,朱棣想了半天,才知道所谓的权知朝鲜国事是谁,大明虽然赐予高丽国号为“朝鲜”,但是父皇却是不喜李成桂此人“顽嚣狡诈”而不正式册封赐印。于是李成桂的头衔改成了“权知朝鲜国事”。
所以纵然李成桂是实际的朝鲜王,但是在大明始终由于皇上的原因,不承认其的身份,只是按照权知高丽国事而称呼之。而这个靖安君李芳远,却是李成桂的五子,以前朱棣见过几次,觉得此子颇有手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