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朝堂 (第2/3页)
人可选。”
朱元璋脸色骤变。张信见皇上不悦,忙从取出准备好的试卷若干,高高举过头顶,奏道:“臣等愚钝,这是从中选出的上等试卷,现呈与陛下。”
没料到张信早有准备,朱元璋顿时恨成一团。这也是最坏的结果,而且他也不相信,地域辽阔的北方,难道真的找不到几个可以媲美南方士子的人物,心里已经认定张信必是与刘三吾同居翰林院,出于同袍互相包庇,一起来应付朝廷,要不给他们点颜色,谁还有畏惧之心!
这其中肯定还有皇太孙的干涉,当时不露声色,降旨:“诸位爱卿可还有异议,若是没有,朕这就下旨着礼部即刻将复审结果张榜公布,若能平息众怒还罢,若平息不了再作道理!”
见此情景,礼部尚书郑九成马上应声而出,伏地奏道:“臣有下情禀奏……。”
得到允许后,郑九成奏道:“臣于几日携家人偶游乌衣巷,听到有北方士子在那里喧哗,不知究竟,因臣当时着便服,所以凑上去看看为何?谁知却听到了一个天大的谬论,但臣不知当讲不当讲……。”
“爱卿不妨说说是何谬论。”看到郑九成站出来,朱元璋还是算松了一口气,不管自己怎么处理,先听听礼部尚书如何说的。
“当时,当时群情激愤,诸多北方士子都言道今科无望,臣之前还不明所以,但此番看来,这些士子倒是有些先见之明……。”
本来科举取士就是礼部的事情,谁知皇上今年却是由于连年取士皆由礼部主持,恐怕生出私弊,这次有意改命翰林学士刘三吾主考,因此,出了问题,正是郑九成想要看到的,唯恐事情不再闹的大一些,又得到皇上的密旨让他监督此事。于是平日就让家人同僚暗访北方士子的动向,终于让他找到了一个能说服圣上相信礼部的理由。
话说到这里,郑九成偷偷瞄了一眼皇上,见并未有不悦之色,才放下心来继续奏道:“那班士子们曾经言道,前番主考官刘三吾偏向江南籍人,皇上体恤民情,命二次复审试卷,北籍士子感恩戴德,谁想张信与刘三吾同为一体,现在坊间盛传,刘三吾为掩饰其罪,嘱咐张信专以劣卷呈给皇上,实有欺君之罪……。”
朱元璋听后,重重的看了朱允炆一眼,随后又慢慢将目光收回,依次从群臣脸上掠过。百官顿时觉得头上像座山似的压来,尽管皇上已经是老态龙钟,单单这一瞥,就如此慑人心魄,直逼得满朝齐文武刷刷低下头去。半晌,百官方听得上面沉沉地说道:
“朕甚失望,不过月余,就敢通同舞弊,蒙骗朝廷,招致民怨沸腾,京师不安!”
听到此言,百官的目光齐刷刷的朝刘三吾望去。
始终未发一言的刘三吾却是紧闭嘴唇,七十八岁高龄的脸上呈现出一片死灰。虽然往日倍受宠信,无奈这回却是辩无可辩,只是带头跪在殿上。纪善、白信蹈、翰林侍讲张信以下官员见了,也全都依次跪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