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严峻态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严峻态势 (第2/3页)

关一带,都是受北平军镇总督盛庸直属,所以也没有必要对这些他不了解的锦衣卫客气。

    让盛庸这一斥贝,二两个一人也没有害怕。那矮个一子自顾说道!“我俩沿着走了好远好远

    李立看着盛庸那不悦的模样,忍不住说:“说好要讲重要的怎么总是嗦嗦指着高个子说:“那就你说吧。”

    高个子倒是伶牙俐齿,也能抓住要点。他说:“西边驻扎的,是帖木儿的人马。以兴和、沙城为界。而东边驻扎的则是朱林的人马。两军界限分明,好像正在进行着一项活动,根据我们常年在塞外的经验,敌人的进攻方向很有可能是北平。”

    李立一听,有些激愤起来。道:“朱佳这是想做什么,难道要和外族勾结,平分我们大明江山不成。”

    盛庸的心情很沉重。他沉默着,两眼注视着墙上挂着的地图,手轻轻朝那一矮一高的两位军官摆了摆,意思是让他们回去算了。

    李立会意地说:“你俩先回去,等会我再找你们细谈。”两个锦衣卫的人走后。盛庸心情沉重向李立说道:“李营长,刚才他们的分析很对。看来朱林和帖木儿已经达成了协议。有新的图谋了。”

    三个月以前,朱林加强了对居庸关方向的军力,现在又加上帖木儿的这支人马。盛庸在得知这个消息后。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试试和朱橡接触一下。便派人送去北方稀罕的盐和茶叶,用以联络感情。

    这些盐和茶叶有没有点作用不知道,不过朱林采取的仍是没有任何回应的策略,而是继续加强兵力的集结,并企图联系昔日的旧部。这样以来,迫使盛庸换了一批将领。

    自从接到朝廷死守的命令后,他也就作好备足粮草反围困的准备,并奏请朝廷能运足够的粮草来。这一次朝廷很快就派铁锁来了。那是运河水正涨的时候。铁销带着一支小船队,护送着粮船,趁着水势,直奔北平高来。到了北平后,只匆匆向盛庸简单地打听了一些情况,就率领船队走了。现在粮食有储备了,但是看今天锦衣卫所送来的情报。朱橡应该是准备工作已经充分,已经要开始进攻了。

    但是铁锁上次北平之行,只是建议他将防线和行辕朝北推进。并没有带来什么特别的旨意,盛庸现在已经从北平搬到居庸关了,可是面对的将是更严重的后果。

    盛庸的担心是对的。帖木儿的前锋骑兵约三十万左右,已经赶到了居庸关的前方,正在东阳河、大青山一带驻扎。帖木儿因为年纪大了的关系,依旧正在途中,但是三十万大军给朱林带来的冲击是很大的,这三十万大军,虽然只有十余万精锐,其余的都是附属国人马,但是朱挂已经隐隐对帖木儿的号召力开始有了忌惮。

    他想在帖木儿来之前,先消耗掉其一部分主力,达到双方力量的均衡,而最有效果的消耗,莫过于让其攻打守卫森严的长城沿线了。

    一些细节,无论是锦衣卫外事局的人,或者是盛庸和其不小当然都不清楚。但是,他们的分析却是准确的。他们坚信了这一分析,又共议了应对的措施。盛庸说:“眼下北平军镇正处在浪尖上,风雨飘摇。一当帖木儿大军进攻,张家口、虞台岭随时都有陷落的可能。但是要保卫好居庸关乃至北平,就不能让这些地方陷落!”

    北平军镇所在的参谋们都赞同地说:“大人所言极是。现在张家口、虞台岭四面受敌,那里主要承受帖木儿的大军压力,而我们在那里屯兵不多;还要防范敌人从独石堡、瓦房沟等方向的朱林军队,一旦敌人同时进攻,我们肯定首尾不能兼顾,那岂不是坐以待毙?我们的生路是自己主动打出一条通途来。”

    去过长城的人都知道,所谓的万里长城在大明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那是险关屏障。但是要是守卫却是极为耗费人力,在不知道敌人攻击方向的情况下,极难防御。

    而且有一条,大家虽然都没有说,但是却是意见一致,那就是皇上的此次决策的确有些令人不安。放弃辽东大幅面的土地,让长城少了很多缓冲之地,就比如嘉峪关之所以安全,那是宋员用性命换就的沙州防御近一个月的时间。才让嘉峪关做好万全的准备,让帖木儿不得不改变防御方向。

    历来军事。都是做到有备而战,没有想到,在帖木儿的步步紧逼之下,嘉峪关稳如磐石,但是在辽东朱槽的稍微军事压力下,皇上就下令放弃了大片土地,等于将辽东割让给朱抟,这种情况下再防御,是十分被动的。

    这种防御,也造成了诸将的困惑,皇上对于朱林到底存着什么心思,难道现在还要顾念着骨肉亲情吗?人家可是勾结外族打到门口了啊。

    这些话没有人能说出来,也不敢说出来,因为一切都是皇帝做的决定。无论是辽东军镇的傅雍,还是北平军镇的盛庸。那都是皇帝亲手提拔出来的,可以坚决的将圣命贯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