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严峻态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严峻态势 (第3/3页)

下去,丝毫不会打任何折扣。而且说出来也没有用。现在什么都晚了。就算是有大量的地雷运至辽东,川品及有时间布置,因为敌人就在长城外!十卑处,按照渊度,几乎是喝盏茶的功夫就到你鼻子底下了。怎么布置,连出城也不敢。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皇上当初没有让朱林染指火器,没有了霰弹枪和尖炮。长城还算是险关一座。

    这时,盛庸接到锦衣卫传来的金色令箭,他作为总督知道,这金色令箭代表着自己必须遵从,因为他不但代表着锦衣卫的最高指示。而且还涵盖着皇帝对此事负责的含义。辽东只有一支这样的令箭。

    此次做出的指示是,全力增援宣府诸卫,防御格木儿大军,对于朱橡的攻势不做理睬,将会有辽东军镇的傅雍接防独石堡一带的防御。

    宣府诸卫,在另一个时空又叫做万全都司,守将是以军长王德福和曲阳为首,布置了两个军的力量。这是两人都是当年西北的老将。对大明耿耿忠心。面对着总督发来的命令,两人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大明军事学院的学员生涯告诉他们,要无条件服从。

    “事已至此。只有奋起抵抗了。我俩分头去组织各部把人马,严阵以待。准备应对敌人攻城。”

    “齐心合力,跟军士们说清楚,坚决抵抚,拼他个鱼死网破”。

    两个军长本来都在宣化待命。接到命令后立即分来,分别奔赴柴沟堡和张家口堡一带进行防御,那里是外长城的第一线,直接面对着帖木儿的骑兵。

    静等了几天,却不见攻城的动静,慢慢地,他们也疲惫了,一颗拼死战斗的紧张的心渐渐松了下来。

    可是九月十五日,寨然起了大风。虽然是秋季天气,但是北方的大风之夜很冷,士兵们都窝在避风的地方打盹,在侥幸地想,这样的大风夜,或许敌人不会攻城吧!

    正当大明士卒在做着侥幸的梦的时候,帖木儿的孙子哈里。却亲自率领着大部队都窝在城外十里处四周的避风,静静地等待一个关键时刻的到来。他们采取的仍旧是原始的火器利用办法,那就是用火药炸开城墙,他们虽然造不出像大明一样锐利的火器,但是却随队携带了大量的火药。

    位置选择好了。

    待命的帖木几骑兵也被告诫即将投入战斗。

    突然,无数声巨响地动山摇。打破了夜的寂静。紧接着城墙上燃起了大火。风助火势,火借风威。顷刻工夫,张家口堡一线成了一片火海。待将士们惊醒过来,还不知该不该去救火的时候,帖木儿的骑兵已顺着被炸开的裂缝杀进来了。仓皇应战的大明将士,被包围在火海之中,哪能还有奋抗的能力?顷刻间,火海旁边。又增加了一片片血海。在哈里的亲自指挥下,驻守在张家口沿线的近八千名兵士们几乎被屠杀殆尽。

    哈里站在火光辉映的猩红的血海中,双眼瞪得溜圆。完全恢复了游牧民族的嗜血之态,突然指着血海中的死尸。冷冷地发出一道命令:

    “将他们的人头都割下来,作为献给帖木儿大汗的礼物”。

    同时,在柴沟堡方向。已经伤愈的阿黑麻站在冷风凄厉的城头,看到仍在袅着余烟的一片废墟和那惨不忍睹的一片血海,他那本来泛红的大脸膛徒然泛起了一种兴奋的光芒,心头蓦然跳出一句话:杀了这么多人呀!这只不过是瞬息的一闪念。很快他脸上又恢复了红润。

    即将到来的爷爷在后面看着他呢?阿黑麻想,这可能是大汗在这次圣战中唯一能够欢喜的场面,大明军队果然如大汗说的那样,只要突破关隘,那就不堪一击。

    几天之后,帖木儿来到了虞岭堡一线。作出了新的决定,仍以自己的两个孙子为前驱,攻打怀来,进而逼迫居庸关方向。

    他通过源源不断的情报,了解了此地的地形,知道进入的这些关隘,不过是明朝的外长城而已,而怀来一线,将会是他和大明军队真正撞击的地方。他的战略构想是别致的。既然怀来和居庸关是进军北平的门户。就一定要提前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不能将这些战事交给更加熟悉地形的朱橡,这毕竟是后顾之忧;何况张家口堡、柴沟堡一战,代表着此次圣战的进步,而他又很熟悉江汉的情况,为什么不趁热打铁,由自己去掌控局面呢。

    形式十分严峻,帖木儿进入了宣化等地。这也标志着开平、龙门、上谷、云中等地区关隘也陷入了危险之中。现在大明除了依仗怀来沿线的内长城防御之外,帖木儿大军距离北平已经算只有数百里的路程,按照骑兵的速度,最多一天就可以兵临北平。

    在盛庸和傅雍的调动下,大量的兵卒开始向怀来、居庸关一带集结,随时准备和帖木儿进行决战。而后,锦衣卫传来皇上即将御驾亲征的消息。

    凹:开始上班了,大家过节辛苦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