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湘港黑帮 (第3/3页)
出了很多卖座的佳片好片。包括《柔道龙虎榜》和《黑社会》等。向华强除投资电影,也很喜欢客串,最有名的角色当属《赌神》系列中不苟言笑的“龙五”。
而十四k的成员介乎12至20万人,在1990年代一度是全球最大的黑帮。它在1940年代残党逃至香港成立。在广州时原名为“洪发山忠义堂”;至香港后,为掩人耳目,改称十四K。有称十四K组织与中国国民党关系密切且“十四K”的“K”就是国民党(Kuomintang)的首字母,但未得到证实。
14K原名“洪门忠义会”,由国民党军官葛肇煌将军创立。1945年初,他潜入广州接收洪门组织——“五洲华侨洪门西南本部”并自称洪门护法。到抗战胜利后,有人指“穿草鞋,一步登天!”并指责他身为军统人员,竟然加入洪门。他得到军统广东站站长郑鹤影的支持后,将洪门改名为暗中受军统指挥的“洪门忠义会”。他为了服众,找来洪门传道士吴一峰,把他扎职成为“四二六红棍”,并办了一份《广州人报》专门报道江湖秘闻和联络群众。1949年6月,艺人关德兴在广州举行义演,他乘机举行舞狮队伍高举“洪门忠义会”的大旗助兴,威风一时无两。
1949年10月,解放军南下进占广东,并占领广州。他召开紧急会议,会中兄弟拒绝武装抵抗共军。其后他乘坐小艇,经澳门潜入香港重组“洪门忠义会”。为掩人耳目,他以原会址西关宝华路14号为名,自称“14号”。以“洪发山、忠义堂、珠江水、白云香”作山头诀,将洪门原宗旨“反清复明”改为“反共复国”,其支派直接以蒋介石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个字“堆”进行活动。
50年代初期,青帮与香港本土的“和”字头争斗,14K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暗中扩大地盘,在青帮被消灭之后,14K的势力大大膨胀了;加上当时在台湾的国民政府一直暗中支援14K,使该帮肆无忌惮,活动猖獗,终于导致了双十暴动(亦称九龙暴动)。
1956年10月8日,在台湾特务策划下掀起了“九龙暴动”,14K在控制的地方庆祝中华民国国庆(双十节),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和浆糊强派到各居民手中,要求在双十节全张挂起来。因这种行动历来被港英政府所禁止,所以10月9日上午政府派职员清除时,与14K成员发生了纠纷,因而发生了暴动。14K成员聚集起来围攻追打政府职员,乘机制造骚乱。国民党派人到港九现场指挥14K挂起注目臂章,公开制造动乱,致使14K分子四处袭击政府机构,烧杀掳掠,奸抢殴斗。暴乱第二天,港英政府颁布了紧急戒严令,并派出陆军进港镇压,10月12日基本上平息了暴乱。双十暴动导致49人死亡,400多人受伤,300多家工厂、商店、学校被捣毁,直接经济损失3000多万美元。事后警方拘捕逾万名怀疑三合会会员,其中大部份是14K人马,并将大部份有国民党背景人士递解出境。14K却因此一举扬名天下,大肆招兵买马,扩展阵容。
60年代初,包括“挂蓝灯笼”在内,会员人数已达8万人。70年代开始,14K开始向海外进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欧美唐人街及东南亚,在荷兰、韩国及东南亚,14K成功操纵毒品市场。14K内部也从“八大字堆”发展为45个“堆”。1978年6月,沙胆雄利用港澳两宗寻仇事件,制造了一件震惊中外的“澳门葡京大血案”。另外,14K还专门训练了一支“12K金钗”女子特别行动队,由女枭雄率领11名“美女蛇”杀手,巧使美人计“钓鱼”,曾大闹九龙城,截劫毒枭毒品,陷害某社团,打杀劫掠,无所不为,被誉为世界黑社会大舞台上的一大奇观。
14K的各个“字堆”在葛肇煌于1953年逝世后各自为政,只有帮中元老间中还相约聚旧,年青一辈就完全隔膜,谈不上同门相谊了。而帮中超级元老“大鼻登”已死,易忠又因谋杀在狱中服刑终生,很难找出一位为众心服口服的人一统社团。可是,大联合却是一批帮中老叔父的心愿,自2002年开始就四出活动,找目前最活跃的帮中成员密谈,以求达成共识,但现阶段进展仍不顺利。
14K从1980年代起,江湖地位便不断受到挑战。“老新(新义安)”、“胜和(和胜和)”等新势力人马倍增,在各区与14K发生磨擦,幸好14K仍能团结一致。据警方估计,目前14K会众介乎12至20万人,共36“堆”,分布港九各地。但大部份“堆”其实都已老化式微,名存实亡。在江湖上仍然活跃及拥有一定实力的,就只有6个字堆。在澳门回归中国前夕,当地曾发生多宗黑帮厮杀事件,导致多人死亡,当时14K的帮众“崩牙驹”尹国驹被另一黑帮和安乐(水房)挑战。1999年,尹国驹被捕,并被判入狱15年。
和胜和的历史可追溯至本世纪初,当时香港只有十多个零散的「小堂口」,并没有严密的帮规制度,亦没有高低职位之分,其中一个堂口叫做「胜和」,其他堂口分别称为「洪胜」、「安乐」、「胜堂」、「英」等。
至一九○九年时,广东洪门天宝心派遣头目「黑骨仁」来港开新堂,他来港后,眼见本港各小堂口四分五裂,於是提议聚合各帮人马,并传授洪门的组织及帮规,并协议和平共存。
为确立以「和」为贵精神,大家提出在各堂口的名称上,再一律加上「和字」,胜和遂成为「和胜和」,由於和字的口部在右侧,江湖中人亦习惯称为「老歪」。
一九二五年,省港大罢工,失业人士助长黑帮扩大,胜和藉此急速扩张,其后,与十四K、新义安三大帮鼎足而定。至九七年后,新义安渐变低调,「胜和」遂超越成为本港第一大黑帮。
和胜和亦属‘和字头’帮会,“和胜和”早期根据地为九龙仔,大坑东一带,成员大多为麻雀馆“睇场”,或者从事司机,搬运等运输业。十多年前,“和胜和”已有衰退迹象,但籍着看准了翻版光碟的庞大市场,几年间社团起死回生,加上极力进攻中港软性毒品市场,摇身成为香港暂时最具实力的社团。现时为香港最大三合会组织、“和字头”的新主流。会员人数高达3万人。
近年和胜和则以发展黄,毒事业开辟财源,并大肆“踢马”以增强势力。经过多年经营荃湾、粉岭,上水几近为“和胜和”天下,在荃湾区控制了多间以的士高为幌子的“Fing头场”,出售软性毒品,并在旧区如大窝口、葵盛、杨屋道等地卖白粉,单是荃葵两区,每月收入估计是以万计。 和胜和亦是两年选一届“龙头”及“渣数”,上任龙头为活跃旺角的‘上海仔’,锐意在油尖旺区发展卡拉OK,的士高及色情场所,另一大佬辈‘*福’亦在西九龙拥有不少夜场。荃湾区最活跃人物则为‘单眼仔’、‘双鹰青’,而上水代表人物则为‘白头仔’、‘白头福’兄弟。相对而言,现任龙头‘拉*’及渣数‘花柳标’就较为高调。‘拉*’近期在自己地头大肆收o靓,大展拳脚,其头马为‘史笔龙’龙哥。
在势力划分上,新义安占据九龙尖沙嘴东部及佐敦一带,14K则由油麻地以西,旺角、太子一带势力最大。在香港岛方面,除了北角、筲箕湾等地方在14K势力范围以外,铜锣湾、湾仔一带与及中环、上环、西环几乎全是14K天下,因此,港岛区很少出现黑帮厮杀的场面。至于新界区,元朗、上水仍是14K天下,其它地方便是和胜和占据,而福义兴及联英社所“划分”的地方却是少之又少。
香港的黑帮,除了染指黄、赌、毒外,在娱乐圈亦占有很大势力,据新义安一名双花红棍人士表示,新义安几乎是娱乐圈的话事人。
此外,在香港新闻媒介中常可听见或看见“大圈仔”这三个字。所谓“大圈仔”是指由中国大陆来港的犯罪人物。在黑社会暗语中称“城”为“圈”,故而有“大圈仔”这个叫法。
严格说来,“大圈仔”不是香港的黑社会组织,因其本身没有正式的组织,更没有明确的规条戒律,也没有一致认同的文化。“大圈仔”是有其名称而无其组织的实质。连这个名称,也是黑社会圈内人物安上的。
从70年代起,部分来自中国大陆、通过非法途径入境的青少年,没有香港居民身份证,故而找工作、做生意或求学都路路难通,迫于生活而干上了为非作歹、鸡鸣狗盗的勾当。由于这些青少年多数有当红卫兵时“文攻武斗”派系斗争的经验,进行非法活动时也并不逊色于“陀地”人物,甚至其狠毒过之而无不及。黑人物也未必敢小看他们。这样, “大圈仔”与本地黑社会组织就有了非常微妙的关系。一方面,“大圈仔”作案凶狠而不守规矩(也无规可守),扰乱黑世道的“太平”,使得本地黑社会也会在某些情势下协助警方打击“大圈仔”,但另一方面,由于“大圈仔”很“烂命”(粤语,不要命,把命当不值钱),本地黑社会也会利用“大圈仔”去做一些他们不愿冒险的事情。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既有争争斗斗,又互相勾结,双方互为利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