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救美(上) (第3/3页)
笑逐颜开。这篇杜牧抨击秦朝以暴取民财而短命而亡的文章,它仿佛影射着当前朝廷的黑暗,又更像是刘备第一次表露出自己的政治倾向。。表明刘备自己若是主政一方,决不敛财害民,定会与民生息,以达政通人和。拨高一点联想说,是刘备表明自己的政治派别,反对当前宦官与天子勾结横征暴敛,闹得天下不安的行为。这样一来,刘备既是自己关门弟子,又是自己政治体系中人。如何让卢植不喜欢?山头主义一直到新世纪都未曾消失过,更何况东汉?自从刘备此文一出,卢植心里便暗暗打定主意一定要好好培养刘备,自从数次党锢之祸后,士人中忠贞耿直之士不是被捕便是流放,还有许多人被通缉或罢官禁足。朝中多有小人,而君子多数隐而不仕。卢植一系中除了孔融杨彪,余众皆垂垂老矣,却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卢植暗怀着朝廷正多事,老臣偏凋零的满腹心事,正打算着把刘备培养成政治他们一个小圈子里的预备政治接班人。刘备却是茫然不知,自从大考过后,便又埋首明经堂,却是直到今日心血来潮,才带着典韦出来闲逛一逛,好好近距离观察下洛阳城。
此时烈日当空,天气炽热。街道上行人甚少,皆于家中纳凉。街道上的商铺也都冷冷清清,少见主顾。连那挂在店铺之上的招牌幌子,也是有气无力的垂着。街尾偶尔有一两只狗,吐着长长的舌头,神情恹恹的顺着墙根溜过。刘备看着两旁各式各样的建筑,却是兴味盎然。七弯八绕,不知何时,却是走了到了处巷口。刘备定睛往那巷口石篇上望去,却见得格外分明的三个大字:安顺巷。正欲继续前行,却隐隐约约听得巷道内传来女子呼救声,偶尔还杂着男人的淫笑。刘备脸色一变,回头与典韦道:“子柔,你我前去看看!”典韦正没事做,当下应诺一声,便与刘备大步往巷道里面而去。
PS:想了许久,除了洛阳卷里必须交待的几个环节,其他可有可无的情节都被道人删减了,一切只为了快速往三国时期发展,希望能让众位书友满意。只是改动设定好的情节,很费脑细胞,请大家往死里砸票,安慰安慰道人吧!道人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