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十四章 北海郑玄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三十四章 北海郑玄 (第2/3页)

还是大把的吧?再者,以老师的人脉,随便给他推荐几个不就行了?一念至此,刘备便付诸行动。先是写了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里面废话一大通,先是关心下老师的身体状况,再就是问下前方战事,让老师小心张角老道,最后语气一转,说自己深受君恩,但才薄德浅,手下又无人才可用,只有子家师兄一人相助,可现在子家也因功升迁为县令,于是他自己每日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做不好,有负皇恩,愿老师给弟子送几位同门过来,或者,推荐几位大材也行啊!

    一番话写得是一气成呵,滴水不漏,卢植收到书信后摇头苦笑。弟子刘备取得如此成就,自然让他欣喜,再者卢毓跟着刘备,现在不也成了涿县县令么?他脸上自然有光啊。只是刘备来信与他索要人材,他数年之前便遣散众弟子,现在哪里去寻他等消息?洛阳几个有点水平的,又都在他的军帐中效力,相比之下,还是广宗战事重要,他怎肯放手?可是又不愿见刘备为政事苦恼,苦苦思索半晌,忽地大笑:“吾怎生把此人忘了!”于是一笔而下成书简二封,一投幽州刘备,另外一封却是投青州而去。卢植命人送信而出后,捋须而笑,心中想,玄德啊玄德,你若是能得此人相助,那便是你的造化。

    卢植另外一封信,直奔青州,却是勾出了一位杰出的人物来。此人虽然不闻名于谋略,但大名却是响彻大汉十三州又一部,即使后世史书上,仍然是有重要地位的。此人便是北海郑玄郑康成,马融的徒弟,卢植的师兄,刘备的师伯。东汉伟大的经学家,思想家,杰出的古籍整理者,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

    郑玄乃孔子门徒郑国之后,天姿聪颖,比穿越过来的刘备还要牛叉,八九岁就表现出了卓越的算术天赋,一般的大人比不过他说不,就是士子不是专门学术数的也不是他对手,十二三岁就能讲述背诵《诗》,《书》,《礼》,《易》,《春秋》五经了。同时还喜欢钻研天文学,会观气象风向,真是天才少年啊。郑玄十六岁的时候,便因精通儒家典籍,又写得一手好文章而扬名郡县,被视之为神童,十八岁的时候,因为家里贫穷,迫于生计,郑玄出任乡佐,也就是后世的副乡长,郑玄在任上勤恳认真,忠于职守,被郡守赏识,又爱郑玄之才,后来郡守亲自主持了郑玄的冠礼。

    只是郑玄心不在仕途,只想一心向学,当时很牛叉的名士,与李膺齐名的党人杜密为北海相,见了郑玄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材,便把郑玄调至北海国任郡吏,郑玄所拜的老师有第五元先,张恭祖,陈球等等,都是当时名著一方的大学者。到了三十岁之后,郑玄的学问在山东已经是首掘一指,无人能出之其右了。当郑玄觉得关东已经无人可以指教他的时候,他便又通过好友卢植,入关中拜大儒马融为师。当年郑玄为明经学,表节操,往来游学于幽冀青兖并豫等州,遍访大儒请教学问,卢植就是那个时候与他结识的。马融是当时全国最著名的经学家,大学者,他的事迹就不说了。郑玄拜马融为师后,埋头苦学,但三年不为马融所重,后来因郑玄精通算术,解决了马融的一个问题而被马融看重,于是经常亲自指导他的学问。四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