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千金买马骨 (第1/3页)
刘备看着巨大的地图,从广阳郡到青州北海郡高密郑玄所在之地,真够远的啊,就是后世的北京城跑到山东胶州半岛。后世乘个飞机就解决了,大汉只能用马匹替待,这一来一回,够呛。幸好刘备这五千人都是广阳蓟县两战的老兵,又有苏双张世平的一千匹马,再搜罗无数马车,勉强让部队的速度比两条腿走路快了许多。只可惜,以苏双张世平偌大财力,也是没有办法凑齐5000匹马,刘备也只能意淫下。
从安次到冀州渤海国再到青州地界,一路上荒无人烟,这条直线,是刘备自己选出来的,只有这样走才算最近了,不然,他只能折回涿郡,再转入冀州,再横线走入青州,这样一来,一竖一横,就绕了个大弯了。刘备当然不会这样浪费时间,到得八月,老师卢植就会遇上命中劫星左丰公公了,怎么的他也要插上一腿啊。于是他毅然选择走捷径,后果就是经常找不到住宿的地方,只能野营,还好补给带的足,否则吃又没得吃,休息又休息不好,搞不好这些兵就要哗变。虽然都是跟着刘备几年的老人了,但刘备也不无担心。
好在一路上还算顺利,除了赶路便是赶路,没有什么流匪山贼让刘备麾下的士兵们出来表现下。于是刘备便有了足够的时间来考虑,自己究竟要用什么来打动郑玄,让他乖乖的随自己北上归幽州。
虽然对这位久仰大名的师伯素未闻面,但从别人嘴中对他的了解也算清楚,郑玄这人就如后世的科学工作者一般,只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狂热无比。年轻的时候,或许他还有一丝建功立业报效朝庭的心思,而现在,年近花甲的他只怕是********扑在了学问上。高官厚禄自然打动不了郑玄,这只是一个笑话,因为历史上朝庭给出了九卿高位的大司农,郑玄虽然给了皇帝面子受了此职,但也是没有到任的。当然,刘备也没有打算让郑玄给自己当官,他能让郑玄做什么官啊?他最高就能拿出一个郡丞,或者一县县令给郑玄了,人家看不看得上不说,刘备自己都会觉得丢人。刘备看上的,是郑玄做学问的态度,还有他那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在大汉学术界,马融一死,郑玄那便是当之无愧的头号牛人,经学界的第一旗帜,他认了第二,没有人敢认第一。卢植也不行。拥有着后世灵魂的刘备,对知识是无比渴望的,对认真钻研学问的学者也是无比尊敬的。抛开一切不说,光从保护知识延续的角度让它不从战乱中湮灭,他便有义务保护郑玄。只是他的想法不错,但郑玄会跟他走么?
到了青州地界后,一路人城池便稠密起来,只是青州也有些乱,许多地方都有黄巾军活跃的身影。其实自从唐周背叛张角,朝庭下令四海逮捕太平道徒众以来,愚昧无知的乡民们便慌了,他们实在想不通,自己心中高高在上的普救众生的大贤良师,一夜之间怎么便成了反贼?不是还有许多地主官员参加太平道么?随着屠刀的举起,杀戮的开始,百姓们慌了,明白这一次,或许太平道是没有办法躲过去这一劫了。于是人人自危。而张角趁势而起,传令天下教众团结一致,结势自保。只要能活着,再危险的事,也会有人去干的。被逼得无路可走的百姓,面对赤裸裸的屠刀,不反也得反了。这便是张角在冀州登高一呼,天下响应的原因。刘备估计,要是大汉帝国只追究首恶,余众不计的话,估计这事不会闹这么大。历史上的黄巾军,虽然主力一年之内就被平定,但余孽却是反反复复与大汉抗争了十几年,直到黑山贼张燕的彻底覆灭,黄巾这事才算完。可黄巾军对大汉的破坏力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么多人(都是富庶地区的)不事生产,跑去造反,搞得天下粮食奇缺,物价飞涨,饿死了无数人。后来大汉不受降了,除了青壮,其他的都杀了。所以皇甫嵩朱俊都杀俘无数,历史上曹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