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六十六 平城(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六十六 平城(三) (第1/3页)

那赵亮即得了县尉肯定的答复,心中满意,便回头吆喝一声,带人便走,其余人见目的达到,便也一哄而散。

    如此又是数日,那王横却真是人如其名,强横得很,愣是据城不出,大有打算据城死守,你刘备想进城,就自己攻城的打算。

    刘备也没有太多好办法,这平城,确实是太重要了,正如赵亮所想,这最接近幽州的城池,兵马进出幽并的要道,刘备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己大军分散并州全境时,这里则可以成为依托幽州大本营的大后方,钱粮,援兵等,都会从幽州境内集结到平城。只是这么多天下去,好话说了这么多,姿态也做出去给天下人看了,谁知道那平城令居然不接招,不由得刘备不郁闷。想翻脸大军攻城吧,刘备又不想,真这样做,前面那些替自己脸上饰金的事儿岂不是白干了?

    能不用武力解释,就尽量不用武力解决,军队只是最后迫不得已的手段罢了,刘备经过这么些年的历练,心中也清楚得很,知道这世界上,不是什么事情,都是武力可以摆平的,最起码,这个年代,士人的气节,风骨,是值得他深为钦佩的。

    这王横虽然愣得很,但刘备生气归生气,私底下却是对他挺欣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站在大汉官员的立场上想,王横并没有错,他的作为,就像当年那些毫不畏死挺身而出反抗董卓的官员一样。捍卫大汉中央政府的脸面与威信,这正是大汉官员们应该做的,而放眼天下,这种人,已经不多了。除了少数那一批人,谁还把大汉,把天子放在眼里?诸侯们一个个割据地方,称王称霸,即不遵守中央号令,也不押解税赋。一个个的,俨然半独立状态了。

    虽然,有着天子在长安,关中大乱,兵荒马乱之际,音讯全无的借口,但怎么也不能否认,如今的诸侯,再也没有了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时对大汉中央政府和大汉帝国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的热切关心。路途不通的情况下,诸侯们开始自行任命自己地盘的官吏了。这个口子一开,诸侯们享受到了生杀予夺的大权,便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权力欲望了。这种掌控无数人生死与前途的权利快感,是没有人能够抵制和排斥的。刘备也不例外,只是,与天下诸侯比,刘备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已。诸侯们或许只是仅仅想着,满足自己的野心。而刘备在想满足自己的野心的同时,更多的是考虑到全汉族同胞的命运。就这一点上面来说,就决定了刘备行事的风格和方式,将决然与其他诸侯不同。

    就在刘备感到有些焦虑的时候,王横其实也很苦恼,他也顶不住城内那些豪门大族的压力了。对于刘备,王横考虑过很多,平城离幽州不远,刘备的大名,王横自然也是如雷贯耳,多有听闻。对于刘备在幽州的种种作为,王横早就心驰神往,为之拜伏不已。少年成名,而后建功立业裂土封侯。。。。。。大丈夫读书习剑,所为何事?不就是为了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