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一章 甘峻山聚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十一章 甘峻山聚会 (第2/3页)

是心里还是免不了排斥裴旻的存在。

    而今裴旻用一篇文章,名动士林,甘旭立刻意识到自己犯了莫大的错误。

    跟裴旻这样的文坛奇才,未来士林的基石相比,杨敬述又算什么东西?

    甘旭顽固却不迂腐,大有知错就改的魄力,亲自联系张九龄,邀请裴旻参加河西士林的聚会。

    只是甘旭不知裴旻是否能够不计前嫌,心底难免七上八下的。

    “父亲,裴国公答应了!”甘旭的儿子甘仪,带着几分兴奋的传达了这个消息:“不只如此,他还会领着麾下众幕僚一并参加,连季凌先生也会前往呢!”

    能爱屋及乌自然亦可厌屋及乌。

    裴旻麾下的诸多文臣皆与河西士林来往不深,却唯独王之涣例外。

    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道尽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山川的雄阔苍凉,以及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戌边责任的重大。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深受河西上下传颂。

    甘仪就是王之涣的崇拜者……

    “太好了!”甘旭激动的胡须直抖,道:“就知道国公肚里能撑船,不会与我们这等升斗小民计较!”

    “不过,他有一个条件!”甘仪有些为难的说道。

    甘旭略微一怔,随即道:“什么条件,就算他让老朽给他道歉,老朽也豁出去了。”

    甘仪忙道:“父亲误会了,说是条件,其实跟商量没差。裴国公觉得敦煌莫高窟太远了,能不能将聚会的地方改为甘峻山老君洞。”

    甘旭略一沉吟,也明白了什么,笑道:“是老朽思绪不周了,那就甘峻山老君洞。你速速通传下去,聚会改为甘峻山老君洞。”

    莫高窟是河西敦煌的一大特色,俗称千佛洞,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不断修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千余个,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宏伟的藏经洞。

    对于莫高窟,裴旻怀着十足的敬仰,在他的记忆里,唐朝是莫高窟的巅峰,兴盛繁华,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敦煌莫高窟,消失在历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