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蔡邕教婿 (第2/3页)
不是找不痛快么。
于是几人起身告辞,蔡邕也没有起来,客气摆摆手道:“也,诸位都是有为之人,希望能热忱王事,恪尽职守,老夫也会深感欣慰。”
众人一起应诺,一一退了出去,卓逸夫却情不自禁皱了一下眉头,这个可爱老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算是敲打自己么?
正沉思间,只听蔡邕淡淡道:“徐州这位曹将军,你多注意点,是个有心人。”
卓逸夫一愣,抬头迎上蔡邕昏黄的老眼。
蔡邕哼一声垂下目光,厅外偏斜的阳光,越发将这个坐在厅里yīn凉处的可爱老头反照地睿智:“自董仲颖祸luàn京师,汉室失统,王纲不振,不要别人,你们这十八路诸侯,哪一个不是各怀sī心跑去讨伐?如今的天下,董仲颖挟天子雄踞关中,北方中原大地,各路诸侯各自为政,一个个雄心勃勃地积蓄力量等待再一次时机,徐州陶谦这老儿,你可不要他老迈就掉以轻心,这是一头老虎,虽然牙齿松动了,但毕竟是老虎,那是能吃人的。”
卓逸夫不禁大感惊奇,谁蔡邕只是个学者?
想想也是,东汉末年的历代皇帝,都在宦官和外戚的夹缝中存,忠心于天子的蔡邕能够在学识上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明他绝非是个不谙世事的糊涂人。相反,这个可爱老头十分聪明,或许他比谁都得准,只是不而已。
在外戚和宦官的夹缝中活了这么长时间的蔡邕,政治智慧自然不用,又兼董卓luàn了京师,风雨飘摇中这个睿智的老头想必也是不断扪心自问的,以他超然的眼光,出如今天下的大势自然不难。
蔡邕对卓逸夫惊讶的目光中包含的意味心知肚明,有些气不顺地瞪了他一眼,翘起胡须愤愤然偏过头去,就像一个被大人怀疑的孩一样,卓逸夫不禁哑然失笑。
蔡邕又:“这个曹豹,心眼不少,但资质不是很,沉不气,我刚才一试探他就差点出挑拨离间的话来,这样的人,你须防着他,但不要太过得罪,这世道已经luàn了,不准哪天你还会用到人家,留条路给别人,自己也会有路可走。陶恭祖么,哼,比我年龄还大,这些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风风雨雨的闯了过来,心血早熬干了,徐州士族林立,陶恭祖能镇得他们,多半还是靠着朝廷的威望,现在朝廷……嘿,他陶恭祖也油尽灯枯,他的军佐就知道,徐州再无可以镇得那些士族的人了,一旦陶恭祖下世,徐州必然luàn起,平原土地féi沃百姓众多,得平原如得一州,谁会不眼馋?!总之,心为上,老夫漂泊半世,累了,歹有个安身的地方,不想再动了。”
卓逸夫默然,斟酌了一番措辞劝道:“大人也不用太挂怀,一破一立,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就比人有死聚散,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大人的对,现在的诸侯们,各自蓄势待发,就等一个兵吞他人的机会,徐州的陶恭祖,不得不防。不过平原如今自保已经足够了,曹豹虽然心里有他的打算,但我相信在几年之内,他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和我闹翻,这个人有聪明,也有点野心,以后他想当徐州刺史,我这一关他就绕不过去。”
蔡邕叹了一口气,忽然问道:“听你已经有家室了?”
卓逸夫坦然面对他的目光:“是的,大人是知道的,我是个出身卑微的人,当时沉沦下僚的时候,青青不因为我的卑微而青眼有加,情深意重,我不能负她。”
蔡邕呵呵笑道:“不用这么紧张,要不是对你有所了解,实话我不会这么痛快跟着你的人跑来平原,不忘恩负义的人才会有人跟随,你这样很。”
卓逸夫得出,他是在担心蔡琰在这里的地位,心里一笑也不去解释。往后的日子还长着呢,蔡邕是明白人,青青也是很相处的脾气,自己到的,总比自己信誓旦旦的保证来得。
又坐了一会儿,听蔡邕起陈留的形式,很郑重地提示他要心曹cào,絮絮叨叨不厌其烦地又了一会儿袁绍,卓逸夫心下感动,能让蔡邕这么教的,天下估计也再没第三个人了,虽然在他来袁绍比曹cào更值得重视,但不管怎么他的心还是在自己这里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