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蔡邕教婿 (第3/3页)
对卓逸夫言辞间偶尔以原官职相称的问题,蔡邕郑重告诫:“我已经完全辞去官职了,董仲颖给我加了个中郎官,我也推辞了,在平原我就是一个闲人,从前那些称谓,在别人面前你要注意不要提起,蓄养名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时候话用错一个字,你苦心经营的名声就会折损大半。这一路上我了,你做的很,对这些桀骜不驯目无法纪的士族,既打压又不能赶尽杀绝,百姓有田可耕有饭可食,平原短短半个多月,你做的足够了。现在的这些个诸侯,蓄养名望却不到名望的真正来源。士族固然会给你很多助力,但真正跟随你的,大部分还是最普通的百姓,让他们jiāo口称赞一个人不难,但让百姓真心跟随一个人,比在士族中蓄养名望更不容易。”
又问:“你请我来平原,不会就这么养着一个吃闲饭的人吧?,准备让我干什么。”
卓逸夫起身从后堂里翻出一卷竹简,跪坐在蔡邕身边慢慢展开,指着上面的数据:“大人请,这是平原郡全部的人口,上面是可以征召入伍的青壮,中间是全郡的乡老士绅望族名mén,最下面的,是无论士族庶族家庭可以接受学问的三个层次少年。第一层次的,是年龄在十四岁左右、有点学问底子的,这些少年大部分常年在外求学,大人这番到来,想必平原会出现返学热cháo。第二层次,是有族学村学的地方,认过几个字,可以继续学习的少年,年龄不等。第三层次,占据这些可接受学问少年的绝大部分,出身贫寒,大字不识一个。我总觉着,一个地方,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学问之事必须先走在前面,这些少年,是平原将来十年二十年的根基和希望,只从外面招纳贤良之才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自己同时培养人才,因此……”
蔡邕一mō胡须笑道:“你的意思,是想让我主持求学的事情吧?”
卓逸夫点点头:“对,现在的天下,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之内还没有太大的扩张机会,对外用事没有多少时机,所以我想着在内部自寻发展,但又不能用士族mén阀的那种教育方式,仔细琢磨,才想出这么个法子。”
蔡邕放下竹简,怔怔望着厅外的阳光没话,卓逸夫又:“最近几天,我打算先去下面的县,mōmō底,尽量省出更多的钱,就在平原城内建立起学堂,要能够供应目前情况下各层次学子们求学的要求,等大人休息几天了同去,如果满意的话,我想请您担任平原郡学的祭酒。”
这时,内堂里脚步声声,一身正装的陈青青和蔡琰相携而来,样子是刚洗了澡的,一身清香,迎面双双拜在蔡邕之前,呖声请他用餐。
蔡邕左右,见陈青青的恭敬和热情全然不是作伪,又自己儿也不是假装出俨然半个主人身份的样子,老怀大慰,欣然起身。
对卓逸夫的郡学祭酒提议,蔡邕先没有表态,但他的告诫还是落了下来:“徐州使者,你不能冷落了人家,自己去吧,我你那几个谋士都是很懂得进退的人,名声我都听过,很不错,请他们来同食,你自去与徐州使者勾心斗角吧,那点huāhuā肠子,就不用在老夫面前现眼了。”
卓逸夫尴尬一笑,但却放下心来,样子,只要硬件设施过关,蔡邕是愿意担任平原郡学祭酒的,这就啊,有这块招牌在,不愁现阶段没有人来投,只不过这老头的教学理念现在还不清楚,卓逸夫有自己的教育观点,不知道到时候这个率xìng的可爱老头会不会一甩袖子撂挑子不干了?
卓逸夫很明白,蔡邕这样的人,除了让他心甘情愿,再没有别的办法让他就范的,这个固然可爱但得出在学问上绝对不会顺从别人意思的大学者,如果他真的对自己即将出台的教育方法有质疑并且不接受的话,自己还真没有其它办法。但全盘接受蔡邕的儒家教学方法,卓逸夫也不能并且知道不会达到所要求的目标,士农工商,每一行都是学问,都对平原的现在和未来会产不能想象得到的影响,只注重士,恐怕逐鹿中原会少很重的砝码。
不过,车到山前必有路,卓逸夫也只能对自己这么宽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