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七百七十八章 天下雄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七百七十八章 天下雄镇 (第2/3页)

多年,广有家资,围城开始就督促家里儿子、孙子超过十五岁,都持矛携弓上城墙,自己日夜烙饼蒸馍,带家中妇人给城上守军送饭。

    城破的消息传至家中,老太太拄着拐一言不发走到井边,下去了。

    中军刘永昌,在城上血战至最后一刻,直到内城门被昌平军炸开,才跑回家里,本来不想打了,打算带妻儿逃跑,却不料妻子高氏已先行一步自尽,只好返身迎着入城的元帅军发起冲锋。

    还有各级将校、世袭卫官、文官武弁、秀才生员,在城内或搏战、或伏击、或自缢,与元帅军势不两立,难共戴天。

    到了商贾百姓,这些没有官职也未食俸禄的人,殊死搏斗的就不多了,大部份人在早前应募守城,城破后就各自回家躲起来。

    碰上元帅军,要是抢他们的东西,就殊死一搏。

    碰见军纪好的,便老实登记名录,当然属于平民百姓的智慧也不会少,很多人登记的都是临时想出来的假名。

    怕城内明军万一把元帅军驱逐出去,再对他们报复。

    少数平民,亦有忠义赴死之心,比如一个叫台元的石匠,延安人,在延安府修过琉璃塔,后来辗转到榆林定居。

    他提了俩石锁,爬到无人大院的垂花门上,躲在内侧,想等元帅军进院子时砸死一个。

    结果他的邻居怕被他牵连,几个人合伙把他绑起来关在家里了。

    元帅军的情况也没好到哪里去。

    刘承宗看见羽林郎报来榆林世将殊死搏战,对元帅军这场仗的军纪,心里就有底——好不到哪里去。

    若是正经作战,哪怕是降军的军纪也能保证,但榆林城的情况太乱,城破了仗输了,就拼了命也要拖死你;甚至还有先投降劳军酒食,然后再突然刺杀的。

    他手下这支鱼龙混杂的军队,被榆林将校当鞑子打,别说维持军纪了,没有把榆林城烧成灰烬酿出更大祸端,都算羽林郎在前线维持得力。

    也就任权儿的第二旅,开进榆林城后,军纪表现差强人意,比较像个正经军队。

    但他们也最糊涂,最让刘承宗生气的,是那个被刺死的什长,连坐惩罚其长官参将马科、千总李逢吉在城里领鞭子——战时饮酒,饮的还是敌人的酒。

    这不是找死吗?

    其他的部队,徐勇、刘芳名、马献图、周清、惠登相,乃至更小股的张天禄、张天福,军纪都不怎么样,全打红眼了。

    干犯军法最少的是马献图的游击营,拢共千把号人,交上来两只手。

    这是监军的羽林郎搂着办,只要不是大元帅亲口所说‘杀降、焚屋、欺辱军民、侵吞战利’,连吃带拿这种小事,口头制止就算了。

    因为他们很清楚,刘承宗派遣他们监军的目的不是杀人砍手,而是让士兵知道,干犯军法会被砍手会被杀,以此来整肃军纪。

    就这两只手的主人,犯的还是死罪,马献图求情,求成砍手,结果俩人不服,对羽林郎拔刀。

    差点把马献图吓死,赶紧下令护兵把他俩砍死钉在街上,以儆效尤,把手拆下来送让羽林郎带走。

    其他部队的情况也差不多,都是第一时间有些人借战发疯,羽林郎作为军法官该给他们剁手的剁手、该杀的杀,剩下的人就清醒又理智了。

    唯独一例,是张献忠亲自跑回来报告的。

    “大帅,坏了,那千总张天禄、把总张天福焚毁民居四家,还冲击刘芳名和惠登相的队伍,砍死阵中被俘的一个总兵一个副将,还有另一副将被砍伤。”

    刘狮子眨眨眼,他都以为是自己听错了。

    他心里对军纪有个大概估计,扰民不可避免。

    毕竟打着仗,还是明枪暗箭的巷战,军兵都高度紧张,抢点东西甚至以为百姓是敌人,失手伤了人,都不奇怪。

    只要不是好端端的故意害人性命,造成一些财产损失与可以恢复的无意伤害,他能理解。

    但冲击友军队伍,砍死投降的俘虏,而且是总兵、副将这种高官?

    这是真疯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