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4 红海4 (第2/3页)
这本是件小事,如果姐济不出面就归值班军官处理。有可能打一顿放了,也有可能直接消失,擅闯军舰当场枪毙也是应当。
但正好姐济闲着没事,亲自组织了审问。看着眼前这个能说葡萄牙语、荷兰语、本地土著语和几句汉语,比自己至少高一头半、重一倍的小家伙,顿时来了兴致。
等问清楚了其来历和现状,姐济高兴了,这是个连家乡在哪儿都说不清楚、无依无靠的孤儿!正符合自己的收养标准,至于说肤色是黑是白根本不用考虑。
皇帝陛下从很多年前就从恩鸟港挑选过黑人孩子送到海户司训练,然后挑选优秀者调入御马监听用。连御用的亲卫里都有黑人士兵,谁还能比皇帝更讲究、更金贵?
“成啦,少在背后诋毁上官,通知舰队可以开始炮击了,最好能把射程增加500米。这块肉有点大,争取能一口多咬点!”
在战场上聊八卦只是闲着没事儿解闷儿,不能影响作战。高烈就把娱乐和工作平衡的很好,既过嘴瘾了又不影响对战场的把控,好像还有点额外收获。
17世纪的红海尽头没有运河,只是个小海湾,还有个水深条件不错的码头。苏伊士港就是靠着这座码头发展起来的,慢慢的才有了居民和城区。
但在大明势力蔓延到这里之前,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并不大,所以城市也不大。东西宽度基本就是码头的长度,一公里多点,南北跨度更小,还不到一公里。
海军只在这里放了一个卫兵力不是托大,而是根据地形计算出来的最优解。在皇帝御驾亲征之后,海军参谋部做过实地勘察,最终认为这里不适合建设大规模防御体系。
主要是地质问题,苏伊士港的土层以砂砾为主,连附近的山也是砂岩,结构非常松散,无法用于建筑材料。而且当地还缺水,也不具备采土烧砖的条件。
如果要建造大型防御工事,绝大多数建筑材料都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