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千三百零二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二千三百零二章 (第3/3页)

是个神人。

    他不喜欢那种平淡的生活,他喜欢年轻人的莽撞和奇思妙想,甚至乐于自己也成为其中一员!

    所以他很喜欢跟着托尔他们胡闹。

    哪怕这种胡闹并不会给沃斯塔格带来任何好处……这就是中年人和年轻人之间最大的区别。

    中年人喜欢计较得失。

    比如做一件事,我会失去什么,得到什么。

    但年轻人不一样。他们追求的并不是得失,而是有趣!

    沃斯塔格喜欢这个!

    他不想像自己的同伴一样,变成毫无生趣的行尸走肉。(虽然在地球人看来,阿斯加德的中年人也足够奔放了,但在阿斯加德人看来,他们已经失去了往日的活力)

    当然,沃斯塔格也不是单纯的跟着他们胡闹。

    这也是要说的第二点。

    那就是沃斯塔格是个合格的老师。

    他总是在胡闹之中,把他的经验和知识教给他们。

    这可比单纯的教训和课堂,要有用的多的多!

    兴趣对学习和成长的驱动作用是巨大的。当我们对某件事物产生兴趣时,就如同内心被点燃了一团火,驱使我们主动去探索、去学习。这种主动学习的状态与被动接受知识截然不同。以阅读为例,若对文学作品充满兴趣,我们会迫不及待地翻开书页,沉浸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主动去品味文字的魅力,感受作者传递的情感与思想。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轻松记住书中的内容,还会不自觉地思考、分析,从而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而对于不感兴趣的内容,即便花费大量时间强迫自己学习,也可能收效甚微,甚至产生抵触情绪。纵观历史与现实,许多取得卓越成就的人,都是在兴趣的指引下走向成功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从小就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5岁时,父亲送给他一个罗盘,那始终指向南北的磁针,让他对科学的奥秘产生了浓厚兴趣。这份兴趣伴随他一生,促使他不断探索,最终提出相对论,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再看当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年轻时看到人们饱受粮食短缺之苦,便对农业产生了强烈兴趣。他怀揣着“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梦想,一头扎进稻田,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这些伟人的经历告诉我们,兴趣能够为我们指明方向,给予我们坚持下去的力量,让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不断突破,创造奇迹。

    追随兴趣不仅能带来专业上的成就,还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当我们投入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中时,往往会进入一种“心流”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时间仿佛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内心充满愉悦和满足感。比如,热爱绘画的人,在调色、勾勒线条的过程中,能够忘却烦恼,将内心的情感通过画笔抒发出来;钟情于音乐的人,在演奏或聆听乐曲时,能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中,获得心灵的慰藉与滋养。兴趣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剂,让我们在忙碌的学习和工作之余,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土,享受纯粹的快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却不敢大胆追随自己的兴趣。一方面,社会和家庭的压力让他们不得不放弃内心的热爱。家长可能更希望孩子选择热门专业、稳定职业,认为这样才能有好的发展前途;社会的主流观念也常常将成功与高收入、高地位划等号,使得人们在选择兴趣方向时顾虑重重。另一方面,有些人对自己的兴趣缺乏信心,担心无法将兴趣转化为实际的能力或职业,害怕在追求兴趣的道路上遭遇失败。但事实上,这些担忧往往是多余的。只要我们敢于迈出第一步,坚定地追随兴趣,就有可能将兴趣发展成特长,甚至是终身的事业。

    所以沃斯塔格在小团体之中一直拥有相当高的地位。

    不管是希芙,还是托尔都发自内心的尊敬沃斯塔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