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1章 全员晋级!运气都在这一边 (第2/3页)
前30米加速阶段,陈娟的曲臂摆臂成为速度提升的关键。她没有盲目加大摆幅,而是保持曲臂姿势高频摆动,肘部始终贴近躯干,减少空气阻力的同时,让摆臂与蹬地形成精准协同——
每一次曲臂前送,都对应着腿部的一次强力蹬伸,上肢惯性与下肢爆发力相互加持,速度稳步攀升。
上半身稳定前倾,核心肌群如钢索般紧绷,避免多余晃动,脚掌落地时精准踩在重心投影点前方,踝关节弹性回弹顺畅,将落地冲击力转化为推进力,逐渐拉开与身后选手的差距。
50米处,赛道格局已然清晰。
陈娟的曲臂起跑带来的节奏愈发稳定。
前臂摆动时带着轻微的向内扣角度,进一步强化了身体向前的惯性,速度突破每秒10米。
拉洛瓦-科利奥试图通过加大步幅追赶,但她的直臂摆臂效率不及陈娟的曲臂,虽步幅占优,却在步频上落了下风。
陈娟始终保持曲臂高频摆臂,带动步频稳定输出,红色身影如一道闪电,将差距逐渐扩大到半个身位,身后的阿胡雷奋力追赶,却始终无法缩小距离。
70米处,陈娟的体能与技术依旧在线。
肘部弯曲角度始终保持一致,摆臂幅度略微加大,为后续冲刺储备力量。
上半身前倾角度微调,进一步减少风阻,腿部蹬地时依旧保持充分发力,脚掌蹬离地面时,曲臂后摆至极限位置,形成“蹬地-摆臂”的完美闭环,速度始终维持在高位。
拉洛瓦-科利奥的摆臂开始出现轻微紊乱,摆动时左右晃动,而陈娟的摆臂始终规整,凭借更优的发力效率,将领先优势扩大到两个身位。
最后30米,陈娟的领先优势已现,但她没有丝毫收敛,而是用精准的技术细节将胜势彻底锁定。
此时她的髋部转动成为核心发力点——不再是单纯依赖腿部肌肉,而是通过髋部的主动前送与转动,带动大腿前摆幅度自然加大,每一次蹬地都像是从髋部迸发力量,而非局限于小腿。
这种“髋主导”的发力模式让她的步长既开阔又省力,速度丝毫未减。
上半身依旧保持流线型姿态,肩胛骨收紧下沉,避免了肩部耸动带来的风阻浪费,背部肌肉如紧绷的绸缎,将上肢力量与下肢发力完美串联,整个身体形成一个高效的动力传导系统。
身旁的拉洛瓦-科利奥试图通过猛抬膝盖追赶,却因动作僵硬导致步频紊乱,落地时重心不稳,反而浪费了体能。
而陈娟的膝盖抬升始终保持在合理高度,不盲目追求“高抬膝”,而是与髋部转动、步幅形成默契配合,落地时足跟着地瞬间快速过渡到前脚掌,脚踝的跖屈动作如弹簧般迅捷,将落地冲击力转化为下一次蹬地的反弹力,每一步的衔接都流畅得如同齿轮咬合。
20米处,陈娟的路线控制很好。
反观拉洛瓦-科利奥,为了追赶不得不向外偏移路线,额外增加了行进距离,差距被进一步拉开半身位。陈娟的手臂摆动虽仍延续曲臂基础,却更注重“前后摆”而非“左右晃”,肘部始终贴近躯干,前臂的摆动轨迹与身体前进方向完全一致,没有任何横向多余动作,最大限度保留了向前的动能。
最后10米,陈娟放掉这一枪。
她没有刻意挺胸,而是通过微调骨盆角度,让身体重心略微前移,同时腿部蹬地的后蹬幅度加大,将身体向前的惯性推着身体。
减少消耗。
拉洛瓦-科利奥早已无力回天。
最后稍微追上来了一些,那也只是因为陈娟没有加速,放掉了这一枪,不然的话,差距可不止这么点。
这一组最终成绩。
米歇尔-李·阿耶,在逆风1.2米每秒的情况下,竟然打开了11秒跑出了10秒98的成绩。
到底也是有10秒86Pb的选手。
果然很强。
大赛调整的状态也不错。
陈娟没想到前者这一枪要跑这么快。
不过也无所谓。
预赛你跑得再快,也不会给你奖杯和奖牌。
所以她只要晋级就行。
陈娟小组第11秒05晋级。
伊韦特·拉洛瓦-科利奥11.09第三。
穆里埃尔·阿胡雷11.10第四。
埃津内·奥克帕雷博挪威女飞人第五11.12。
那这么来看的话,这个小组恐怕要出好几个的小q。
袁奇奇那边能够直接拿下大Q。
的确是明智之举。
否则恐怕很危险。
混合采访区的灯光聚焦在陈娟身上,红色战衣上的“CHINA”字样依旧醒目,她刚喝了一口水,神情舒展,全然没有经历过高强度比赛的紧绷感。
面对围上来的记者,她嘴角勾起淡然的笑,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聊日常训练:“11秒05的成绩,其实没完全发力,就是按既定节奏跑下来的。以我的实力,过预赛本来就没什么压力,主要是借着这场比赛找找场地的脚感、适应一下赛场的氛围,为后面的半决赛、决赛热热身。”
“预赛就是个开胃菜,不用太较真,把节奏跑顺、技术动作做规范就够了。我之前参加过不少国际大赛,这种级别的预赛对我来说很熟悉,跑起来很顺,没遇到什么阻碍。”
谈及赛道和现场氛围,她补充道:“‘鸟巢’的场地还是很舒服的,弹性和抓地力都不错,观众的呐喊也很给力,不过对我来说更多是背景音,专注自己的节奏就好。”
话锋一转,陈娟主动提到了下一组的比赛,眼神里多了几分期许:“其实大家不用把焦点放在我这儿,下一组才更值得关注——我国的年轻选手梁晓静要跑她国际大赛的第一枪了。这对新人来说太重要了,第一次站上世锦赛这样的大舞台,难免会紧张,需要更多的鼓励和支持。”
她语气诚恳,带着对后辈的爱护:“梁晓静的天赋和实力都不错,平时训练也很刻苦,就是缺乏大赛经验。希望大家多给她点掌声,多为她加油,让她能放下包袱,发挥出自己的真实水平。新人成长需要过程,每一次大赛首秀都是宝贵的经历,相信她能顶住压力,顺利完成这次亮相。”
最后,陈娟朝镜头比了个加油的手势:“后面的比赛我会继续稳扎稳打,也期待梁晓静能有好的表现,咱们中国女子短跑就是要这样代代接力,一起往前冲!”说完,她朝记者颔首示意,转身走向运动员通道,背影从容笃定,既展现了老将的实力与底气。
虽然。
她也是90后。
才25岁刚满不久罢了。
候场区。
梁晓静此刻正紧张兮兮的看着。
毕竟她是97年的选手。
今年还小得很呢。
而且这是她的第一次大赛,莫斯科的时候又没有赶上。
第一次就在家门口,多少有些心理压力。
好在陈娟刚刚给他加油打气的话,让其心中暗暗鼓劲不少。
她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胸口。
不断告诫自己要努力。
千万不要辜负陈娟姐的期待。
更不要让那个没有参加的哪咤头嘲笑自己。
说着电子广播响起来了,选手们上场。
“女子100米预赛第四组的登场,让现场观众的热情再次被点燃——牙买加传奇名将谢利-安·弗雷泽-普莱斯、法国好手玛丽-何塞·塔·卢、南非名将卡琳娜·霍恩,每一个名字都是女子短跑界的标杆性人物。”
“在这一众强手中,身着红色战衣、站在第6道的中国选手梁晓静,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位出生于1997年的年轻小将,身高仅有1.58米,是同组选手中体型最娇小的一位,但她眼中却燃烧着无畏的光芒。”
无畏?
梁晓静自己听到了都有些脸红。
因为。
她认为自己没做到这一点。
硬着头皮上场才是真的。
“第四组的参赛名单堪称“死亡之组”,每一位选手都具备极强的竞争力。谢利-安·弗雷泽-普莱斯无疑是小组最大热门,这位1986年出生的牙买加名将,早已是奥运会、世锦赛双料冠军,本赛季多次跑出10秒80以内的顶尖成绩,10.88秒的赛季最佳让她成为夺冠最大热门;法国选手玛丽-何塞·塔·卢实力同样不容小觑,1988年出生的她正值竞技巅峰,10.95秒的赛季成绩让她具备冲击小组前二的绝对实力;南非选手卡琳娜·霍恩以稳定著称,11.08秒的成绩足以让她占据领先集团;此外,希腊选手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德国选手雷贝卡·哈斯、波多黎各选手内迪亚姆·瓦尔加斯也都是各自国家的核心选手,实力均衡且竞争力十足。”
“与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将相比,梁晓静的名字显得有些陌生。1997年出生的她,彼时还未满18岁,这是她第一次站上世锦赛这样的国际顶级赛场。身高1.58米的她,在平均身高超过1.65米的女子短跑选手中,显得格外娇小。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这个小个子里蕴藏着惊人的能量——她的启动加速能力在国内赛场堪称顶尖,凭借着“步频快、爆发力强、启动反应迅速”的特点,多次在青年赛事中斩获佳绩,备战期间更是针对性强化了冲刺耐力,已经具备了与世界二流选手抗衡的实力。”
“不过这里也有比她可能还要矮的,那就是弗雷泽,所以身高,不是问题,也不是借口。”
“看看赛前采访。”
杨剑说完,开始播放采访片段。
“第一次参加世锦赛,肯定会有点紧张,但更多的是兴奋。”赛前热身区,梁晓静一边进行着高抬腿训练,一边接受记者采访,她的声音虽略带青涩,眼神却狠坚定。
“我的优势就是启动快,希望能在起跑阶段就建立优势,然后把优势保持到最后。”身旁的教练拍了拍她的肩膀,补充道:“小静的特点很鲜明,小个子带来的低风阻和快步频,让她在启动阶段极具竞争力。虽然大赛经验不足,但她的心理素质很好,相信她能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看得出来,小个子还是有大能量,心态还是不错,反正当成一次演练,没有问题。”
“要注意不要和弗雷泽去对抗启动节奏。”刘祥提醒。
“这倒没错,弗雷泽的启动能力可比一些男子选手还要强悍,所以还是不要和他对抗的好。”
“好在我们看到了梁晓静并没有分在弗雷泽的旁边,这对于节奏的影响应该就没那么大。”
第四组的7名选手依次踏上赛道,瞬间成为全场焦点。谢利-安·弗雷泽-普莱斯身着牙买加标志性的黑色战衣,点缀着黄色和绿色的条纹,肌肉线条流畅而充满力量,她只是简单地活动了一下关节,便径直走向起跑器,举手投足间尽显名将风范。
玛丽-何塞·塔·卢穿着蓝色紧身赛服,反复调整着起跑器的角度,眼神锐利地扫视着赛道,充满了斗志。
卡琳娜·霍恩身着红色赛服,与梁晓静的战衣颜色相近,她在赛道上反复进行着起跑模拟,动作规范而沉稳。
而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则穿着白色赛服,戴着黑色头带,在热身时格外注重摆臂动作的调整,显然是在为比赛做最后的准备。
梁晓静本人不停的在调整自己的呼吸。
就在这个时候,正好对上了传奇女选手弗雷泽的目光。
“你好,不要紧张,好好享受比赛,新人没有人怪罪。”弗雷泽也不知道怎么的,竟然和她开口搭话。
“好,好的,谢谢。”
梁晓静操着还不是那么熟练的英文磕磕巴巴的回答。
弗雷泽拍了拍她的肩膀,甚至伸手比了比自己的身高,这似乎是在告诉她,小个子也能有所成就。
自从和陈娟有一定的交情之后,她对于中国选手有莫名的好感。
再加上梁晓静又是小个子,和她有些体型相似。
这才让她过去主动搭话。
帮其赛前舒缓紧张心情。
不然的话她理你个鬼。
set。
嘭——————————
“比赛开始!”
梁晓静的身体重心压得极低,几乎贴近赛道,由于身高较矮,她的起跑姿态比其他选手更加紧凑——前腿膝盖弯曲至接近90度,后腿蹬地肌肉紧绷如钢索,双臂弯曲贴于体侧,肘部夹角锁定在最佳发力区间,指尖轻触塑胶跑道,却始终保持着发力的弹性。
她的目光死死锁定前方的赛道,耳朵捕捉着发令枪的每一丝声响,全身的神经都紧绷到了极致,仿佛一张拉满的弓弦,只待释放的瞬间。
随着第二声指令响起,梁晓静的臀部微微抬起,身体重心进一步前移,肩背肌肉收紧,腿部蹬地的力量已悄然积蓄,每一块肌肉都进入了高度戒备状态。
她的起跑反应一直是核心优势,备战期间,通过无数次的专项训练,她的反应速度早已达到世界水准,而小个子带来的低惯性,让她在启动瞬间更具优势。
发令枪响的瞬间,赛场仿佛被按下了快进键。
小静的反应快得惊人,几乎在枪声响起的刹那,她便蹬离起跑器,双腿爆发出强劲的蹬地力,身体如箭般向前俯冲。
她的启动动作堪称教科书级别——双手迅猛推离地面,肘部快速前送,带动上半身向前冲刺,同时后腿蹬地时髋、膝、踝三关节同步发力,将爆发力精准传递至地面,没有一丝力量损耗。
由于身高较矮,她的上半身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