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71章 全员晋级!运气都在这一边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271章 全员晋级!运气都在这一边 (第3/3页)

赛道的倾角更小,风阻也随之降低,瞬间冲出起跑线。

    电子计时器显示,梁晓静的起跑反应时达到0.133秒,在同组选手中位列第二,仅次于谢利-安·弗雷泽-普莱斯的0.123秒。

    起跑后的前10米,梁晓静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加速能力,她的步频快得惊人,双腿如小马达般快速交替,每一步的蹬地都扎实而有力,速度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而她身旁的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虽然反应时也不慢,但启动加速能力明显不及梁晓静,起跑后便被红色身影拉开了半个身位的差距,只能跟在梁晓静身后奋力追赶。

    谢利-安·弗雷泽-普莱斯的爆发力果然名不虚传,起跑后瞬间占据领先位置,黑色身影如闪电般冲在最前方。

    玛丽-何塞·塔·卢紧随其后,蓝色身影的步频也相当迅猛,死死咬住弗雷泽-普莱斯的节奏;卡琳娜·霍恩则处于第三集团,与前两名的差距逐渐拉大。

    梁晓静则……占据第三的位置,红色身影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前进势头,将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死死压制在身后。

    两人的差距从一开始就被拉开,且不断扩大。

    “梁晓静可以啊!居然在第三位!”

    进入途中跑阶段,赛道上的竞争愈发白热化。谢利-安·弗雷泽-普莱斯已经彻底拉开距离,独自领跑第一集团,她的步幅开阔且充满力量,每一步都踩得扎实有力,速度持续攀升,显然已经进入了自己的节奏。

    玛丽-何塞·塔·卢凭借稳定的步频巩固了第二的位置,蓝色身影始终与弗雷泽-普莱斯保持着一定的差距,却也无法实现超越。

    卡琳娜·霍恩超到了第三,红色身影的步幅与步频配合默契,速度保持稳定。

    梁晓静这边则是和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开始较量。

    从途中跑开始进入胶着状态。

    虽然梁晓静在起跑阶段建立了优势,但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的途中跑能力较强,步幅逐渐加大,试图缩小差距。

    梁晓静有些微微慌乱,可大量的训练和科学的身体素质提升,让奇迹便是在紧张环境下,也可以始终坚守着自己的节奏,没有被对手的追赶带乱什么阵脚。

    她的途中跑动作虽不及其他选手舒展,却极具效率——上半身始终保持稳定的前倾角度,核心肌群如钢索般紧绷,避免了多余的晃动,将能量损耗降到最低。

    由于身高较矮,她的步幅相对较小,但步频却达到了惊人的水准,双腿快速交替,每一步的蹬地都充分发力,落地时脚踝轻轻缓冲,将垂直方向的冲击力巧妙转化为水平推进力,速度始终维持在高位。

    她的摆臂动作也极具特点,双臂以肩为轴快速前后摆动,肘部始终保持弯曲状态,摆动幅度虽不大,但频率极高,每一次摆臂都精准带动身体向前推进,与腿部的蹬地形成完美协同。这种“小步高频”的跑法,让她在途中跑阶段依旧保持着强劲的前进势头。

    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虽然步幅更大,但步频明显不及梁晓静,几次试图加速追赶,都被梁晓静凭借更快的步频化解。

    两人的差距始终维持在一个多身位。

    红色身影始终在白色身影前方,不曾被超越。

    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显然不愿就此认输,她突然加大摆臂幅度,试图通过提升步频来缩小差距,白色身影猛地向前窜出,与梁晓静的差距瞬间缩小半身位。

    梁晓静早有预判,她没有盲目跟风提速,而是通过强化核心稳定性,让每一步的推进力都精准传递,同时略微调整了摆臂节奏,将步频再次提升了一个档次,双腿交替的速度更快,红色身影再次向前窜出,将差距重新拉回到一个半身位。

    40米处,梁晓静的体能依旧充沛,她的途中跑动作没有出现丝毫僵硬,腿部蹬地时的发力依旧充分,落地时的缓冲也依旧顺畅,展现出了极强的体能储备和技术稳定性。

    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的体能开始出现波动,她的步频虽仍保持高位,但蹬地时的爆发力明显减弱,落地时的脚步声从“沉稳厚重”变得“急促虚浮”,肩部不自觉地左右晃动,原本紧绷的核心出现了细微松弛。

    这就让她。

    没有快速追上。

    50米处,赛道上的格局已然清晰。谢利-安·弗雷泽-普莱斯依旧遥遥领先,玛丽-何塞·塔·卢稳守第二,卡琳娜·霍恩处于第三,梁晓静……则牢牢占据第四的位置。

    红色身影始终保持着强劲的前进势头,而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则被彻底压制在第五,白色身影与梁晓静的差距倒是不算大。

    60米处,梁晓静的途中跑进入了稳定期,她的步频和步幅都保持着最佳状态,没有出现任何波动。她的上半身依旧保持着流线型姿态,肩胛骨收紧下沉,避免了肩部耸动带来的风阻浪费,背部肌肉如紧绷的绸缎,将上肢力量与下肢发力完美串联,整个身体形成一个高效的动力传导系统。

    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的速度也开始稳定,不过她的步长更大。

    到时候都累了。

    生理优势。

    更好一些。

    70米处,梁晓静的个头劣势出现。

    红色身影与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的差距已经缩小半身位。

    而此时的谢利-安·弗雷泽-普莱斯已经遥遥领先,几乎锁定了小组第一的位置;玛丽-何塞·塔·卢也巩固了第二的位置。

    个头的问题别说她解决不了,弗雷泽也有这个问题。

    因此她要做的就是坚持住。

    各自选手就是前面创造足够的优势,后期能够顶住。

    梁晓静现在要做的就是稳住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

    在最后的冲刺区,不给反超过去的机会。

    砰砰砰砰砰。

    砰砰砰砰砰。

    进入最后30米的冲刺阶段,比赛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谢利-安·弗雷泽-普莱斯已经彻底拉开距离,冠军归属毫无悬念。

    玛丽-何塞·塔·卢也凭借稳定的节奏巩固了第二的位置。

    卡琳娜·霍恩依旧处于第三,速度没有明显波动。

    而梁晓静与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的争夺再次进入白热化——

    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拼尽了最后的体能,试图在冲刺阶段实现反超,白色身影的仿佛步频突然提升,双臂摆动幅度也骤然加大,脚步变得更加急促,与梁晓静的差距再次缩小到半个身位。

    当然再次提升是不可能的,这只是因为梁晓静这里变得更慢了。

    显得她好像更快。

    提升了水平。

    此时的梁晓静,体能也已接近极限,腿部肌肉的酸胀感如潮水般袭来,呼吸急促到几乎要冲破喉咙,每一次摆臂都需要耗费巨大的力气。

    她知道,此刻不能有丝毫松懈。

    晋级的机会就在眼前,必须拼尽全力守住来之不易的优势。

    她咬紧牙关,身体再次前倾,最大限度地减少空气阻力,双臂的摆动幅度进一步加大,每一次前摆都像是要突破空气的阻隔,后摆时则狠狠发力,带动全身的力量都传递到腿部。

    只要第四。

    就有机会!

    这就是梁晓静现在心中所想。

    最后20米。

    她的冲刺动作极具特点,由于身高较矮,她没有盲目追求步幅的扩大,而是继续发挥步频快的优势,双腿如小马达般快速交替,每一次蹬地都用尽了全身力气。

    她的髋部转动成为核心发力点,不再是单纯依赖腿部肌肉,而是通过髋部的主动前送与转动,带动大腿前摆幅度自然加大,每一次蹬地都像是从髋部迸发力量,而非局限于小腿。

    20米处,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的速度达到了峰值,白色身影几乎要与梁晓静齐头并进,两人的差距缩小到仅仅一个脚掌的距离。

    加油——

    加油——

    梁晓静能清晰地听到观众们的呐喊。

    这股源自主场的力量让她原本有些发沉的双腿突然注入了新的活力。

    她的眼神变得更加坚定。

    死死盯着终点线。

    瞳孔里倒映着那道白色的计时线。

    最后10米,梁晓静与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的差距已缩小到毫厘之间。

    白色身影几乎要贴住红色战衣,赛场的呐喊声瞬间掀至顶峰。

    此刻,这位小个子小将突然启动了在二沙岛千锤百炼的“精准压线绝技”。

    这是她依托二沙岛专业训练场地打磨出的专属优势,无数次在模拟赛道的风速、坡度环境中反复演练,早已将压线动作刻进肌肉记忆。

    就和袁奇奇类似。

    只要这里的位置没有差多少,那么作为二沙岛的成员都有机会。

    利用压线反超过去。

    她没有盲目挺胸,而是遵循二沙岛训练中“低重心精准前送”的核心要领:核心肌群瞬间收紧如钢索,凭借小个子的重心优势,上半身不后仰、不偏移,反而将骨盆微微前倾,带动胸骨向前做“点对点”的精准推送。

    这个动作看似细微,却是二沙岛教练团队根据她的身高体型量身定制——避免了高大选手压线时的身体晃动,让力量全部集中于躯干前送,每一分发力都精准作用于计时点。

    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拼尽最后力气挺胸,却因动作幅度过大导致身体失衡,上半身出现轻微晃动,反而浪费了发力效率。

    而反观梁晓静的压线动作,完全延续了二沙岛训练中的标准化流程。

    双臂摆动降至最低频率。

    避免多余动作分散力量。

    双腿保持最后两次高频蹬伸。

    脚踝蹬离地面时的弹性反馈。

    与躯干前送形成完美协同。

    最后3米,梁晓静的胸骨前送幅度达到极致,却始终保持着身体的稳定,没有一丝多余晃动——这得益于二沙岛训练中对核心力量的极致打磨,即使在体能极限状态下,也能精准控制躯干姿态。

    慢镜头下清晰可见,她的胸腔比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的躯干提前……0.01秒触及计时区间!

    这毫厘之间的优势,正是二沙岛专业训练赋予的“精准度红利”。

    “11.24!!!”

    “梁晓静第四!!!”

    “新的Pb吗???”

    “压住了安娜·拉莫纳·帕帕约安努和后来居上想要反超的德国选手雷贝卡·哈斯。”

    “这两个人最后的成绩都是11秒25!”

    “拿到小组第四的话,就有机会晋级。”

    “就看老天站不站在这边了。”

    ……

    结果7组跑完。

    一对小q。

    好家伙。

    和想象中差不多,陈娟那一组直接拿走了两个名额。

    11.10+,在这一组都只能排在第四第五,找谁说理去。

    那么最后梁晓静就和哈萨克斯坦选手维克托里亚·扎伊比基纳,争夺最后一个名额。

    一看成绩两人都是11秒24。

    好嘛。

    这给两人都整的紧张起来了,因为要对两人的千分位才行。

    结果是一两分钟过去。

    对于梁晓静来说真是煎熬。

    因为是自家的选手,所以现场观众也几乎都在跟着一起等。

    最终……

    电子计时器上排出了最后一个小q的晋级名额。

    Liang。

    这个英文一出来。

    现场立刻欢呼。

    梁晓静更是宛如小孩一般直接跳起来冲到了韦勇丽身上。

    第1次参加大赛就能晋级到第2轮。

    晋级到半决赛。

    怎么看都是个巨大的肯定。

    毕竟她的时代还没来呢。

    第1次历练就有这样的水平,自己也相当满意了。

    毕竟就连大家派发任务的时候都没有认为她能进入半决赛。

    当然这也有很大的运气成分。

    杨剑看了看分组的风速,不得不感叹:

    “就她这一组的成绩是超风速,其余的还有大逆风呢,虽然11秒24没有计算成合法成绩,但还是会按照晋级成绩来计算。”

    “所以这一枪依靠更好的风速。”

    “梁晓静成功杀入半决赛。”

    “我国女子百米选手全员晋级。”

    “这正是之前万万没想到的事情。”

    “可能。”刘祥想了想后说道:

    “老天这一次也站在鸟巢为我们加油吧。”

    杨剑一愣。

    似乎没有想到刘祥会突然说出这么文艺的话。

    不过他是专业的主持人,很快就接了上去。

    “没错。”

    “刘祥说得很对。”

    “如果有老天爷的话。”

    “那么这一枪,他就是站在我们这一边。”

    “而且我希望接下来的比赛,他也能一直站在我们这一边。”

    “好了,稍作休息,男子100米预赛即将开始。”

    “广告之后马上回来,大家请锁定天朝体育台,我和刘祥,在这里等你。”

    “我们不见不散。”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