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6章 半决赛开枪!噩梦在自己这里画下句号就好 (第3/3页)
谢文君凭借扎实的技术功底,始终保持着栏间三步的稳定衔接,摆臂动作简洁高效,没有出现丝毫变形,死死守住第二的位置。
“坚持住!”
这是杨剑的话。
“记得保存体能!不要太猛!”
“实在不行放掉也可以!”
这是刘祥的话。
第九栏,汉斯勒发起了决定性冲击。
他在起跨前刻意加快了步频,蹬地时用尽全身力气。
身体腾空高度略高于以往。
前腿伸展幅度达到极致。
过栏后落地瞬间便快速衔接加速。
砰砰砰。
黄色身影成功……
从谢文君身侧超越。
跃升至第二位。
谢文君此刻感受到了双重压力,
身前舒本科夫的领先优势已扩大至大半个身位,身后其他选手也在奋力追赶,但他并未乱了阵脚,而是迅速调整心态,将七步上栏延续的技术稳定性发挥到极致,过栏时起跨点依旧精准,身体重心控制平稳,摆臂与腿部动作的协同性没有丝毫偏差,虽然失去了第二的位置,但依旧牢牢占据着第三的关键席位,距离身前汉斯勒的差距并未进一步拉大。
“可惜被超了过去,现在第三了!”
杨剑有些遗憾。
刘祥却是松了口气。
因为他真的害怕谢文俊会在这里意气用事和牙买加人硬拼。
那就是影响了两个小时之后的决赛。
得不偿失。
完全是便宜了排在第一的舒本科夫。
这样的事情,刘祥自己不是没做过。
比如07年的大阪。
他因为赛前发烧,身体不适,导致无法持续两枪高强度。
那既然这样,索性就在半决赛放掉一枪。
虽然位置没那么好,但是也能有足够的体能来应对决赛。
虽然角色的位置拿到好的重要。
但如果要消耗更多的体能因素去拿到这个位置,那就得不偿失。
一定要做好这个取舍。
谢文君这里……
刘祥觉得做的不错。
剩下的就是锁住第三的位置即可。
让前面两个去拼也不是不行。
第十栏,也就是最后一个栏架,成为了这场较量的收官之战。
舒本科夫已完全锁定胜局,他的过栏动作依旧从容不迫,每一个细节都透着顶级选手的掌控力,蓝色身影过栏后便全力冲刺,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牙买加人则死死守住第二位,过栏时没有丝毫松懈,落地后即刻启动冲刺模式,摆臂幅度大幅增加,试图拉开与谢文君的距离。
谢文俊则是在这里……
突然收掉了自己的脚步。
能够保持住第三就够了。
而且他知道自己这一组的实力是最强的,那么只要把前面几个栏跑好,小q不成问题。
能拿到第二就拿第二。
拿不到第二。
那不如就给自己节省体力,稳住小q。
等两个小时之后再全力以赴。
因为两个小时后的决赛,才是真正决定荣誉归属的终极战场。
那里汇聚着全球跨栏界的顶尖好手,每一个栏架的跨越、每一次步频的调整,都可能影响最终的排名。
谢文君深知,跨栏项目对体能的消耗堪称极致,从启动加速到栏间衔接,再到最后的平跑冲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强大的体能作为支撑。若在半决赛中拼尽全力争夺小组前二,即便能够如愿,也可能导致体能过度透支,进而影响决赛的发挥。
毕竟。
他不是刘祥。
没有那个能力,高强度维持两枪。
既然这样,不如从自己的实际出发。
守住晋级名额即可。
因此,从踏上赛道的那一刻起,他的战术就带着明确的长远考量。
半决赛以晋级为核心目标,只要锁定决赛名额,便不再盲目硬拼,而是战略性节省体能,为终极对决留存最关键的力量。
能拿第一二就拿第二,拿不了就守住第三。
现在看来应该是后者了。
谢文君逼近第十栏时,身上的红色战衣在灯光下熠熠生辉,1.90米的身躯依旧保持着挺拔舒展的姿态。
他没有被前方舒本科夫的领先势头打乱节奏,也没有因身后可能存在的追赶压力而急躁,依旧坚守着上栏沉淀的韵律。
栏间跑的三步衔接如行云流水,每一步落地都扎实而沉稳,没有丝毫拖泥带水。第一步落地时,脚掌缓冲迅捷,将冲击力巧妙转化为推进力。
第二步步幅自然延展,为起跨做好充分铺垫。
第三步作为起跨前的收官之步,他的身体重心微微前移,后脚稳稳落地,没有刻意加大发力强度,却精准找到了最省力的起跨姿态。
起跨瞬间,谢文君的动作依旧保持着顶级选手的专业水准。
后脚蹬地时,力量传导流畅而均衡,髋部打开幅度恰到好处,既保证了过栏的流畅性,又没有过度消耗肌肉能量。
他的身体腾空而起,躯干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前倾角度,既减少了风阻干扰,又让身体形成了高效的推进流线。双腿交替过栏的动作舒展利落,前腿伸展充分却不僵硬,后腿折迭紧凑而不局促,整个过程几乎听不到与栏架的摩擦声,仿佛栏架从未存在过一般。
这种近乎完美的过栏技术,是他多年打磨的成果,也是他此刻能够从容收力的底气——即便不拼尽全力,扎实的技术也能确保他稳定过栏,不出现任何失误。
过栏后落地的刹那,谢文君做出了最关键的战术选择。舒本科夫落地后即刻爆发全力,腿部蹬地的力量陡然增强,摆臂幅度大幅拉开,蓝色身影如离弦之箭般向终点冲去。
汉斯勒也丝毫不敢松懈,落地瞬间便加快步频,黄色身影紧紧咬住前方,试图缩小与舒本科夫的差距。
而谢文君……
落地时脚掌缓冲的力度明显放缓,没有如前九栏那般迅速衔接加速,反而刻意调整了发力节奏。
他的摆臂幅度悄然收窄,不再追求极致的加速爆发力,转而保持平稳而规律的摆动,每一次摆臂都精准配合着腿部动作,既不浪费多余能量,又能维持身体平衡。
腿部的蹬地发力也随之克制,没有再调动深层肌肉的爆发力,而是依靠肌肉的惯性与节奏惯性稳步向前。
他的步频自然放缓,步伐依旧稳健却不再急促,每一步落地都轻盈而扎实,没有因收力而出现动作变形或重心晃动。
这种“收放自如”的奔跑姿态,看似是在放慢速度,实则是顶级选手对自身状态的精准把控。
他清楚地知道,以当前的领先优势,即便不再加速,也足以稳住小组第三的位置,锁定晋级名额。与其在半决赛中与对手死拼消耗,不如将体能留给更重要的决赛。
赛道旁的资深观众们渐渐读懂了谢文君的战术意图,原本急促的“冲啊”声,慢慢变成了沉稳而坚定的“谢文君加油”。
大家挥舞着五星,眼神中带着理解与期许——他们知道,眼前这位中国名将不是实力不足,而是在为更大的目标蓄力。
几位的专业人士更是相互点头,低声赞叹:“这才是聪明的跑法,决赛才是真刀真枪的较量,现在保存体力太关键了!”
孩子们骑在家长肩头。
虽还不能完全理解战术的深意。
却依旧用力挥舞着小国旗。
清脆的呼喊声融入宏大的声浪。
成为最纯粹的支持。
谢文君在最后10米的平跑阶段,始终保持着从容的节奏。他的头部正直,目光锁定终点线,却没有流露出丝毫的急切。肩部稳定下沉,没有因收力而出现耸肩或晃动,上肢与下肢的协同发力依旧精准,每一个动作都服务于“节省体能”与“稳定前进”的核心目标。
他与前方帕皮隆的距离逐渐拉大,却始终将身后的对手远远甩开,牢牢占据着第三的位置。
这种“不冒进、不松懈”的状态,正是他这几年经验的沉淀,也是他作为中国跨栏领军人物的责任与担当——
他不仅要为自己赢得决赛名额,更要以最佳状态,在决赛场上为中国田径争光。
舒本科夫率先冲过终点线,蓝色身影冲线的瞬间,赛场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
13.09。
实力了的。
果然是来势汹汹。
在这里展现了实力,甚至到后面出现了断层。
汉斯勒紧随其后,黄色战衣冲过终点时,欢呼声再次起伏。
13.16。
小组第二。
直接晋级。
而当谢文君的红色身影稳稳越过终点线时。
“鸟巢”的声浪瞬间达到顶峰。
观众们站起身来,为他的智慧与坚守喝彩。
电子计时器上的数字清晰显示:
13秒20,谢文君以小组第三的成绩。
加菲尔德·达里恩第四13.25。
美国选手阿利克·哈里斯13.29小组第五。
谢恩·布拉斯瓦伊特13.31小组第六。
……
“13秒20好啊,这个成绩已经很稳了,历史上这个成绩是稳稳进入决赛的。”刘祥对于这个成绩的达标线,已经是成竹在胸。
看见刘祥这么说,杨剑也立刻跟着说道:“如果能稳稳守住小q的话,那的确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因为两个小时之后还得开始决赛。”
“在这里浪费太多体能,对于谢文君来说,可能不如保持更多的体能来的更好。”
“是的,现在就看看其余几组的人跑的怎么样,这里能够尽量保留体力的话,我觉得也许还有在决赛冲一波的机会。”
“那就让我们来看看其余几组的情况吧。”
……
第2组梅里特似乎在大赛来临之际恢复了一些状态,以13秒08的成绩拿下小组第一。
并且这一组还是一个小逆风。
含金量相当高。
奥马尔·麦克莱奥德小组第二,他的成绩是13秒14。
法国选手帕斯卡·马蒂诺-拉加德,拿到第3,成绩是13秒17。
这等于他的成绩压过了谢文君一个位置。
让刘祥也心中微微突了一下。
可以看得出来,整个时代超级运动员在减少,但是整体的实力在提升。
可以跑进13秒20的选手。
13.10+这个区间越来越多。
如果下一组也是这样的话,那很有可能……
谢文君的战术就会失败。
刘祥突然也紧张起来。
最后一组。
迪米特里·巴斯科,最先冲过终点线,成绩是13秒16。
莫斯科世锦赛的冠军,大卫奥利弗成绩是13秒17。
不会吧。
刘祥差点也要怀疑人生。
如果真的是这样。
如果再来一个13秒20以内的。
谢文君真的就被淘汰了。
那就太惨了点。
历史上还没有谁在这个成绩上被淘汰出决赛过。
那真是让人措手不及。
孙海瓶其实感觉也差不多,他本来对于谢文君跑出了半决赛这个成绩相当的满意,也保留了体能。
决赛可以好好冲一把。
但是这么下去的话。
如果再来一个13秒20以内的选手,那你别说保留体能,冲一把决赛,你是根本没有决赛跑。
体能留下来白留了。
反而是耽误进了决赛。
有点成了大傻瓜的意思。
而且这也是教练组的意思,如果真出现这样的情况,教练组还得背锅。
孙海瓶暗骂这个时代的进步性。
但是在看到第3名的成绩出来后。
马蒂亚斯·布勒——
13.34。
看到这个德国选手跑出了13秒34的成绩,孙海瓶真是大舒了一口气。
甚至对于德国这个国家都要大生好感。
“好,谢文君成功晋级。”
刘祥何尝不是松了口气。
“那这样的话决赛,就有拼一拼的机会了。”
“就是分的位置可能不太好。”
“位置不好没关系。”刘祥道。
“当年我分在最边上,也是能夺冠的。”
“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节奏,维持自己的体能,精准的调动自己的状态。”
“不管怎么说,谢文君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先让他好好休息休息,两个小时之后,再让我们把运气借给他。”
“好的。”杨剑看了看导播给的镜头,也点头笑着说道:“那男子110米栏的比赛就在这里告一段落。”
“一段广告之后不要走开。还有即将到来的百米半决赛即将开始。”
“我们待会儿见。”
说完。
直播信号转入了广告。
刘祥忍不住,拿起手机。
敲了几个字发给孙海瓶。
“好险。”
孙海瓶看到之后也就回了几个字。
“差点我又得上台做检讨。”
刘祥看到这里差点笑了出来。
08年的时候。
就是因为自己的问题。
孙海瓶顶住压力,声泪俱下,帮自己申诉,作为教练组,是第一责任人。
如果这里因为他的决策失误被淘汰掉,那估计又是一顿口诛笔伐。
还好。
鸟巢的噩梦。
在自己的身上就算是终结。
没有留给下一代人。
这样。
也算好。
不是吗。
刘祥看着正在接受采访的谢文君。
内心默默自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