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82章 你老了,但我还年轻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2282章 你老了,但我还年轻 (第3/3页)

途中跑阶段成为了绝对的主宰。它将腿部的爆发力通过髋部的转动放大,转化为持续的、高效的向前动能。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效率高、续航能力强”,能够将最高速度维持更长的时间。

    但缺点是:“启动加速相对较慢”。因为它需要一个“预热”过程,通过逐步释放力量来达到峰值,而不是像张培猛那样瞬间爆发。

    好在这个问题在他这一次复出之后,也越来越不是问题。

    开始转化成均衡前程。

    也证明了他对这一个难关的攻克。

    就是可惜啊,如果这一个技术状态是在他20出头,身体最巅峰的时候掌握,那么也许……

    可以出现一个类似于布雷克那种极致均衡的表现。

    不过也没什么可惜的。

    老天还是公平的。

    既然你加特林没做到。

    那就诞生一个布雷克去做到。

    70米。

    如果说前70米是张培猛与加特林“技术实力”的比拼,那么最后30米,则是两人“身体极限”与“意志品质”的终极对决。

    这一段是百米赛跑的“决胜区间”,当所有技术动作都已进入自动化模式。

    当身体的乳酸堆积达到峰值。

    决定胜负的不再是爆发力或步频。

    而是谁能更晚地“向疲劳妥协”。

    谁能将残存的力量以最有效的方式转化为向前的速度。

    张培猛的“曲臂三档驱动”与加特林的“送髋引擎”,在这一刻将展现出各自的直接对抗。

    没有人想到第2组原本是超级名将最不多的一个组别,却还能竞争成这个程度。

    加特林也是火大。

    张培猛能够跑成这样,那是给人惊喜。

    他这个巨头级别在这里跑成这样,就让人不怎么惊喜了。

    自己都不满意。

    70米处,两人的速度都开始慢慢的进入峰值下滑区,开始进入“自然降速”阶段。

    毕竟这也不是决赛,最后面还是会相对保留力量。

    要知道两个小时后就有决赛需要跑,两个人还是会相对来说在这里顾及一下。

    相对于前面的全力以赴,人真正会造成疲劳的就是后面的这几十米。

    不然的话,人体的强度完全可以在磷酸原系统爆发以内解决问题。

    但“如何降速”以及“降速的幅度”。

    成为了他们之间最关键的差异。

    70米。

    70米后,张培猛的手臂肌肉已经极度疲劳,摆动的频率和幅度都不可避免地开始下降。但他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加强肩部和背部肌肉的发力,尽可能地维持着摆臂的“有效性”。他的肘部角度从100度重新收紧至90度,试图通过增加摆臂的“内扣程度”来弥补力量的不足,为身体提供最后一丝向前的牵引力。

    虽然每一次摆臂都开始变得不那么轻松。

    但他依然每一次摆动都精准地落在身体前方,没有丝毫多余的晃动。

    如何在体能渐渐下滑的时候,还能保持住动作质?

    这就是一个想要成为顶尖运动员该做的事情。

    张培猛在这里做得很好,这几年他真是一点都没耽误。

    只见他的核心肌群如同“绷紧的琴弦”。

    在开始疲劳的状态下依然保持着高度的紧张。躯干的转动幅度虽然减小,但频率依旧与手臂摆动保持同步,确保了力量能够从上肢传递至髋部。

    此时的髋部转动已经完全是“主动发力”,他试图通过核心的最后力量,带动髋部进行高频次的小幅度转动。

    以维持步频的稳定,避免步频过快下滑。

    下肢方面。

    他的腿部蹬地动作从“高效式”转为“支撑式”。

    蹬地时,肌肉收缩的力量明显减弱,但他通过延长脚掌与地面的接触时间,试图“榨取”地面反作用力。

    大腿前摆的高度大幅降低,几乎与地面平行,这虽然减少了步幅,可也节省了能量。

    使他能够将更多体力用于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向前的惯性。

    最后几十米。

    他无法再维持高速,只能通过技术动作的“精细化调整”。

    尽可能地“延缓”速度下降的趋势。

    用顽强的意志和对技术的掌控。

    完成最后的冲刺区。

    加特林则是越跑越怒,看到自己还是没有完全甩开,真感觉自己今天这个巨头是不是白当……

    真是火冒三丈。

    与张培猛相反,加特林的最后30米,选择了一场“以效率维持速度”的高效续航。

    他那台强大的“送髋引擎”。

    在此时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持久力”。

    70米后,加特林的手臂摆动幅度和频率同样有所下降,但他的摆臂角色从未改变——

    平衡与辅助。

    没有试图通过摆臂来获取更多动力,而是将其作为维持身体稳定的“舵”。

    手臂摆动的节奏依旧平稳,与髋部转动保持着完美的同步,确保了身体在高速降速过程中不会出现左右晃动。

    避免了因失衡而导致的额外能量损耗。

    80米。

    这是加特林决胜的关键。

    即使在80米后,他的髋部转动幅度虽然减小,但转动的“效率”依旧极高。

    他的骨盆依然在进行着流畅的“前送-后收”循环,只是每一次转动的力量都更加“经济”。这种转动不再是为了获得新的速度,而是为了“维持”现有的速度。

    他通过髋部的转动,将腿部残存的力量最大化地转化为向前的动能,而非向上的弹跳。

    从而将速度下降的幅度控制在最低。

    别看说起来简单,想要把这最后一步做好,他在之前年轻的巅峰期,也根本做不到。

    是经验和技术磨砺到了现阶段,他才终于能够做到这一步。

    90米。

    加特林的核心肌群依旧如“钢板”般稳定,将躯干牢牢固定在一个最佳的发力平面内。

    躯干没有任何多余的动作,这种稳定不仅减少了风阻,更重要的是为髋部的转动提供了一个稳固的支撑,确保了力量传导的顺畅性。

    使得他的身体姿态依旧轻松而协调。

    仿佛还保留着充沛的体力。

    然后就是他的腿部动作变得更加“轻盈”。

    蹬地时,肌肉的收缩不再是爆发式的,而是如同“弹簧”般的弹性收缩,高效而省力。

    大腿前摆的高度虽然也有所降低,但步幅依旧保持在一个很大的水平。

    他的每一步都像是在“滑行”,而非“奔跑”,这种“滑行式”的奔跑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能量消耗。

    让他能够在最后10米依旧保持着令人窒息的速度。

    当然这种看起来的轻松,看起来的窒息速度,其实依然是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来维持。

    而且越到后面你多维持别说一秒钟,就算是0.5秒,0.1秒。

    都是一个对身体的更多消耗。

    原本时间线上的加特林本来可以占据着更好的优势,本来很有机会干掉博尔特。

    就是因为半决赛跑的太狠。

    没有缓过来。

    决赛的最后20米吃不住劲。

    所以说,即便是看起来轻松,但对于身体的体能依然是一种巨大的消耗。

    毕竟你不要忘记了……

    加特林现在已经不年轻了。

    他可不是小加了。

    叫一声老加都没问题。

    而在最后的这10米。

    甚至可以说是最后的20米刚过,大概在85米的位置。

    张培猛。

    反而是渐渐减掉了自己的能量消耗。上面就说了,开始更多用惯性来往前推。

    虽然肯定比全力以赴速度要掉的多不少。

    但是只要能够把惯性维持好,一直保持一个不错的速度,还是没有问题。

    而且加特林后面又没有长眼睛。

    他怎么知道张培猛是选择了哪种方式?

    他只是觉得自己还没有拉开。

    最后有些着急。

    所以自己在最后还加了把油。

    踩了把油门。

    简言之,加特林的最后30米是“主动维持”。

    他是通过高效的送髋技术和对身体能量的精准分配,将速度下降的过程变得“平缓而漫长”。

    用其最强大的“续航能力”,拉开与对手的差距。

    他这里也做到了。

    最后的10米,加特林几乎带着风的速度。

    冲过了终点。

    9.75。

    虽然他这一枪其实也没有竭尽全力,这一枪在0.9米的传奇风速下跑出了9秒75,已经很可怕。

    在最后10来米,突然拉开差距。

    把第2名拉开,0.05秒。

    就是证据。

    张培猛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测试了自己和加特林送髋对抗的概率。

    那就够了。

    最后跑个9.80。

    已经很好。

    而且他今年的主要备战模式就是——

    双枪制。

    也就是说他今年的主要目标就是让自己拥有极限双枪的能力。

    而这一枪还有所保留的情况下,对于下一枪。

    根本问题不大。

    这也是为什么加特林即便是拿了第一之后,喘气的感觉也比他大的多。

    张培猛顺子走到他旁边的时候,还说了一句让加特林扎心的话——

    “如果你就这个水平的话,决赛你恐怕赢不了我。”

    “什么???”

    好不容易拿到第一的加特林,突然就怒了,真想说一句,你要不要看看现在第一名是谁?

    你知道张培猛根本不说这个。

    下一句话,让加特林甚至整个人都顿了顿。

    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你现在都已经33 34岁了,你还有两个小时之内再跑出极限的能力吗?”

    看到加特林没有第一时间说话。

    张培猛笑了笑,仿佛自己才是赢家。

    能在高手如云的决赛里面干掉一个巨头级。

    那也算是大进步了。

    对于自己这几年也算是一大宽慰。

    “你已经老了,但是……”

    “我还年轻。”

    就光是这句话。

    就让加特林久久说不出话来。

    因为要30多岁的人和一个20多岁的人拼恢复。

    甚至还在自己的恢复黑科技能力不如人家那边的情况下拼恢复。

    这个情况恐怕。

    的确有些糟糕啊。

    一直不服老的加特林。

    因为这一句话。

    因为这一场比赛。

    忽然深深意识到了。

    自己的确不是20多岁的小年轻了。

    老兵的确可以不死。

    但是老兵却会凋零。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