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二章 1986年,那是一个春天8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进书架
    第一百一十二章 1986年,那是一个春天8 (第1/3页)

    分别了一个假期久未谋面的孩子们在开学的那些日子开始沸腾起来,他们在一起毫无保留地交流着寒假中的所见所闻,还愉快的分享了过年期间储备在家中的大量零食。

    转眼就到了三月,从1982年起,每年的三月就成了一个特殊意义的月份。

    上世纪60年代,全国就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学雷锋掀起新的高潮。因为开放的年代,需要具有时代性典型。其时万物复苏,中华民族整体文明素质急待提高。

    1982年3月1日,全国第一个“全民文明礼貌月”开始了,因此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每年的三月份是“学雷锋月”。以后数十年,仍然还是全国人民每年日常纪念行动的一部分。

    70年代和80年代都是对“学雷锋”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上学时候,一部《雷锋的故事》,雷锋叔叔的故事就深深地刻在大家的脑海之中。那时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每年的那个时候,老师经常组织大家学雷锋活动。都是从身边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放学回家在小区打扫楼道卫生、捡垃圾。出门帮助盲人过马路、送走丢的小朋友找妈妈,班级小组一起为孤寡老人家中做清洁卫生等等。在七、八十年代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学雷锋是舍己为人,助人为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精神,也始终是一项提倡助人为乐的公益活动。

    其后每年到了3到5月之间,厂矿企业、机关学校团体的团组织总要发动团员、青年上街设点,按照自身专长为群众义务修理家电和自行车或理发、提供医疗咨询等,内容较多。他们各尽所能,表达自己学雷锋做好事见行动的愿望。再后来,只要是学雷锋月,不仅是整个合肥市的基层团组织,甚至连驻军和公安系统也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各处设立不少义务服务点,得到了广大群众支持与好评。

    1986年那个三月里,张不伦所在的班想响应号召,准备像往年一样上街开展一次学雷锋做好事活动,却不得不面临一个比较让人头疼的境地。

    路上处处是要扶老人过马路的各个小学的学生。

    大街上你去找一个找不到自己妈妈的小孩比花仙子找他爸还难。

    想去孤寡老人家做点好事,就城隍庙附近那几个大家平常比较熟悉的几家,上了门才知道这几天各个团组织已经来了七八次了。望着焕然一新,干干净净的家,再看看自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