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1986年,那是一个春天8 (第2/3页)
脚上的泥,张不伦他们都不知道是自己来做好事还是来添乱的。
老人家很客气,谢绝了孩子们的好意,还杵着拐棍把他们送到了巷口。
没有了目标的孩子们十分沮丧,七嘴八舌商量了半天也没想出个更好的方案。倒是袁老师见多识广,大手一挥:“走,我们去干一件人家想不到的好事去,跟我去擦公交隔离桩去!”
八十年代长江路上的公交车道隔离墩是用水泥制成的,又粗又重,刷上红色和白色的漆,沿着长长的路隔一段放一个,拉上铁链,区别开了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日晒雨淋,远远看去,就像一排裹着一层泥的大土疙瘩。
袁老师从学校找来了抹布,水桶,又找了马路对面的药房,从他们那一桶桶地接出水来,同学们蹲在地上,开始用力地擦洗起来。
那天是班级集体活动,袁老师特别要求,少先队员要戴红领巾,少先队干部要把标志都戴上,因此,张不伦的胳膊上很嘚瑟的又挂起了七道杠。
擦了一阵,好不容易让几个水泥墩露出了原来的模样,腰酸颓唐的张不伦站起身,舒展了一下筋骨,挥手冲着不远处的魏林棋大声喊:“嗨,再拎点水来!”
咔嚓一道白光闪过,就看见对面一个中年女子拿着相机,冲他微笑着比划了一个很时髦OK的手势。
活动结束后的几天,袁老师拿了一张合肥晚报到了班级,贴到了班级后面的板报墙上,那是一则关于市里学雷锋做好事的综合报道,上面有一张是张不伦的特写,年少春衫薄,挥手之间,朝气蓬勃,天真烂漫。张不伦看得甚为满意,没想到自己在照片里竟然如此少年英俊。
不过张不伦那时绝不会愚蠢到认为他会因为一张照片而成名人,因此快乐了几天就把照片的事丢到了九霄云外。他有他自己认为高兴的事情,阳春三月,可不正是春游踏青的好季节,学校的其他几个班都开始有组织地开始准备了。
班长贾海燕愁眉苦脸找到了张不伦,袁老师说今年春游想让大家玩得好一点,想多去几个地方,但是除了学校给的经费,钱还是不够。
魏林棋正好走过来,贾海燕冲他招手,说正好你来了,我们商量商量怎么办。
张不伦提出的方法很简单粗暴,钱不够一人再交点班费呗,彼时他身上的压岁钱还有平常伙食费中积攒的结余还有不少,当时就提议一人按两毛钱班费交,丝毫没有注意到身边魏林棋的黯然眼神。
等全班同学都在的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