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两千九百九十四章 九龙几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进书架
    第两千九百九十四章 九龙几 (第3/3页)

以前彝家缺盐,所以都是用第一种酸菜多,第二种类似芽菜的做法就比较少。

    这一次吉列婶子也在酸菜洋芋鸡里加入了第二种盐制酸菜,让传统的酸菜洋芋鸡风味一下子变得丰富了起来。

    周至吃得赞不绝口:“这个做法,两种酸菜配合起来简直绝了,可以让海来的饭馆也学一学,完全能够成为一道名菜!”

    苦荞粑粑就是用苦荞磨浆蒸出来的面食,不过现在也给吉列婶子来了个粗粮细做,先将浆子调入酵母发酵,在加入小苏打调酸出泡,最后加入彝家人以前绝对舍不得放的猪油,以及红糖,饴糖和蜂蜜,让来本来粗陋难吃的苦荞粑粑变得宣软香甜,那种苦荞特有的苦味子变得若有若无,成为了风味特色,女生们特别喜欢。

    连渣豆花的改变从猪场设立起来开始就已经变化了,以前彝族的豆花是不过滤豆渣的,吃着口感就不太好,现在豆渣过滤出来喂猪,人只吃用细腻豆浆喝酸菜水凝固出来的细嫩豆花,就很让人舒适了。

    这种加了鲜嫩的蔬菜叶子碎末,用酸菜水凝固出来的豆花也非常有特色,配合上周至带到乡里来的夹川豆花的调料配置方法,现在也成了粮站一绝。

    豆花就是夹川人的命,这种风味独特,充满蔬菜鲜嫩气息的豆花,也让小伙伴们吃得大呼过瘾。

    唯一没有经过特别改良的,大约就是彝族话里被称为“衡狄”的肉冻了,这道菜是用猪皮,猪蹄等富含胶质的材料用文火慢炖,加入盐、花椒、蒜、木姜子等调料,等到汤汁浓稠凝固以后切块装盘,淋上佐料而成。

    今晚的宴席,仅有这些传统的彝族菜是不够的,周至在联和乡经常制作的菜式也给吉列婶子学了个八九成,所以席面上还多了许多汉家的传统菜品。

    比如杀猪菜,比如明油青笋大蒜烧猪肚,比如传统回锅肉,比如杀猪必吃的溜肝尖……

    还有凉山地区汉人的风味菜式——板鸭,风鸡,油肉……

    酒也是彝族席面上不可或缺的,以前是滋味寡淡的苦荞酒,后来多了米酒,再后来多了高度包谷酒……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 存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