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进攻乌戈国 (第2/3页)
“且慢,服劳役就不是仁善?”刘禅反问道。
谯周一下子愣住了,他根本不敢应答。
古往今来,哪个统治者不征召劳役,这是一个坑,谯周警惕地没有往里面跳。
“只要是吃粮的,人生在世,总要找事情做,百姓耕种,士子读书。凭什么这劳役汉人服得,南蛮服不得?难道先生以为,南蛮血脉比我汉人高贵?”
刘禅没有和谯周客气,直接将问题摆出来,当面讲清楚。
谯周憋了半天,最终道:“如此容易激怒南蛮,惹得他们反复叛乱。”
“非也,真正的叛乱者,只有少数。他们之所以敢反叛,是汉室不够强盛。汉室为何不够强盛?是读书人没有尽到为国出力的责任啊!”
“禅对战争深恶痛绝,为了尽快结束战争。禅在此请先生出使乌戈国,感化南蛮,化干戈为玉帛,不知先生意下如何?”
刘禅诚挚地邀请,谯周却呆在原地,怔怔失神。
他在营地里只待了一天,便灰溜溜地走了。
“呸。”
“要是这家伙真的敢往乌戈国走一遭,我倒敬他是一条汉子。沽名钓誉之辈,也想教我们做事。”
张苞笑语盈盈地送谯周离开,打心底却瞧不起这样的斯文败类。
他们之所以可以趾高气昂地指点江山,是因为没有涉及到他们的利益。
让他们去不毛之地走一趟,却没了胆气。
刘禅修路修了一个冬天,直到明年春二月。
乌戈国一直没有采取行动,诸葛亮决定主动出击。
汉军集结于益州郡滇池,汇聚了十万将士,负责补给运输的劳役二十万众。
大军向乌戈国境内进发。
诸葛亮先礼后兵,派遣使者与乌戈国国主兀突骨交涉。
兀突骨驱逐了汉使,号召乌戈国境内的各部,起兵反汉。
乌戈国的精锐与孟获的残兵联合,组建了一支十五万人的南蛮联军,与汉军决战于边境。
汉军浑然不惧,毅然进军。
“现在是春季,毒虫野兽活跃,若不能尽快获胜,我军容易陷入困境。”爨习提醒道。
“益州郡境内的瘴气爆发为百姓所知悉,因此能够避免。但继续往南,为乌戈国境内,对于这个国家,吾等知之甚少。”
“在冬季的时候,吾征召益州郡本地人士,深入不毛,大概摸索出了地势,以及容易爆发瘴气的地点。”
李恢拿出一份粗糙的地图,他为此准备了数月之久。
乌戈国境内,已经没有汉人的城池了,只有一些土著部落。
李恢找到了一些走私商人,给予重赏,拉拢他们担任向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诸葛亮明面上修缮补给道路,暗地里也积极调查乌戈国。
对于刘禅提出的“藤甲兵”概念,他更是研究了很久,有一定的了解。
为了此战,诸葛亮殚精竭虑。此刻终于要前往一个陌生的地域作战,这非常考验统帅的能力。
在中原战场上,哪怕是南中四郡之地,汉人都有绘制地图的习惯。
只要有城池的地方,必有主道。
但乌戈国不同,人迹罕至。
等到了他们的地盘,汉军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首先一点是如何找到敌军主力,敌人的主要关卡、城市是什么,乌戈国都城在哪里。
汉军一无所知。
诸葛亮为此做了数月的筹备与安排,这才有底气继续进军。
等待,实则是无奈。
刘禅也感受到了天气的转变,趁着热浪没有席卷这片地域,他们必须尽快结束战斗。
汉军跋山涉水,直赴乌戈国。
国主兀突骨收到了来自边境的汇报,振臂高呼道:
“汉军入侵乌戈境界,是对我军的挑衅。击溃他们,粉碎他们!”
无数南蛮勇士,奔赴战场。
孟获望着整整齐齐的藤甲兵,心潮澎湃。
“有如此雄师相助,何愁不能回归故地?”
“吾等不仅要回归故地,还要打到成都去,活捉汉中王。”
孟获度过了最凄惨的冬季,有盟友的帮助,他终于可以支愣起来了。
朵思大王、木鹿大王、带来洞主等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誓死捍卫吾等家园,与汉军决一死战!”
南蛮的气势升腾而起,化作无边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