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虚晃一枪 (第3/3页)
后之人揪出来,摆在明面上对付,如何用力都是白费。
当然了,这里是人家的地盘,想要揪出对方谈何容易。
不过李学武并不在乎这么做的结果,至少能保证他的此次行程顺利进行。
对方真要露出了马脚,那他也不介意搂草打兔子。
“坐了一上午的火车,我看你还在看书,学业压力一定很大吧。”
李学武非常绅士地敲开了对方的房门,微笑着讲道:“计划有变,我可能很快就回来,你先睡一觉,等我回来吧。”
“好,我等你——”
尤利娅不知道他的计划是什么,也不知道出现了什么变化。
这个时候当然不能主动询问,这是卧底的大忌,她得装清纯,懵懂无知才是正确的表达方式。
李学武笑着点点头,转身带着沙器之出去了,身上的衣服都没有换。
尤利娅站在房间门口,看着在走廊中部楼梯口消失的身影,心里动了动。
李学武的房间就在她房间的隔壁,以她的能力,完全有能力进去看看。
她已经发现了,李学武在走的时候并没有携带那个牛皮文件包,反而是光着手走的,那文件包里都有什么?
她不确定自己的猜测对不对,或者刚刚三人分开的时候那个文件包又被李学武交给了其他人。
但这种可能性不高,她更倾向于那个包里带着重要的文件,被李学武锁在了房间里。
现在的问题是,开锁不是问题,但开锁后房间里还有没有其他人才是问题。
就算没有其他人,这个人难道还会没有防备?
她现在急于想要联系上自己的上级,哪怕是搭档也行啊。
尤利娅想要问问自己现在处于什么状态了,很怕一脚踏错,万劫不复。
看那人的态度很模糊,忽冷忽热的,这离开前的嘘寒问暖和约饭倒是让她心里更加的没底了。
她该怎么办?
不能在门口多待,容易引起误会。
所以她只有很短的时间来思考到底要不要去对方的房间一探究竟。
拙劣的手段,欲盖弥彰更显他们此行的目的处处透露着诡异。
上级没有要求她做到哪一步,可功劳和成绩能兑换多少利益却直白地监督和催促她要努力完成任务。
去他的房间不一定非要自己撬锁进去,等晚上她去对方的房间也能看到。
所以,现在她要精心准备,关键就在晚宴上的感情交流了。
真一步到位共处一室,她自信有能力让这位屈服于自己的石榴裙下。
黑丝当然不能要,要白丝。
酒店室内的温度很高,那自然选裙子,还得是短一点的,方便对方进手。
除了这些,垫层也应该打的薄一些,毕竟这一次她是女大学生,不是上班族。
嗯,还得梳成双马尾,除了更加的清纯外,也能提高对方的速度。
想好了这些,她便回到房间打开了自己的行李箱,确定没人打开过,这才放下了稍稍提起的心,为晚上做充足准备。
唉,又是一个浪漫的夜啊。
***
“你没动她的行李箱吧?”
李学武在走出酒店上车前问了沙器之一句。
沙器之摇了摇头,道:“您没吩咐,我就没动。”
“没动就对了。”李学武迈步上了小客车,解释道:“她一定有所准备的。”
“我也想到了这一点。”
沙器之瞅了眼楼上,甚至都不敢再看第二眼,很怕对方瞧见他的异常。
“你也不用紧张。”李学武笑了笑,解释道:“她没什么攻击性的。”
“您确定?”沙器之皱眉提醒道:“我听说她们的身上都有袖珍手枪。”
“你电影看多了吧?”
李学武好笑地别过头去,看着窗外讲道:“越是她们这样的身份越是不会带这些东西,她们的手包里更不会有武器。”
“其实有的时候女人不用武力也能轻松解决一名身强体壮的男人。”
他似笑非笑地碰了碰沙器之的胳膊,脸上的表情已经被对方读懂了。
“您又何必以身试险呢。”
沙器之无奈地讲道:“咱们也没必要这样,不至于的。”
“您每次都这样——”
或许是想起了什么,他竟有些抱怨地讲道:“一遇到麻烦您便要亲力亲为,是信不过咱们自己人还是觉得他们太厉害了?”
“行啊,你这张嘴厉害了。”
李学武瞥了他一眼,道:“你知道她的来历吗?被他们盯上还有好儿?”
“不把这条线揪出来,咱们往后的行程将永无宁日。”
“您可得注意安全——”
沙器之依旧不放松地提醒道:“尤其要防备对方的特殊手段。”
“嗯,知道了。”李学武点点头,表示明白他的意思了。
其实李学武早就知道这一点,以身试险也是无奈之举。
他刚刚带着沙器之找上门去,说计划有变,下午可能早回,那是骗对方的。
目的就是将对方圈在房间里忙活,省的出去接头。
李学武现在要做的就是隔离尤利娅与对方的接触,让对方狗急跳墙。
“瓦尔内明德有多家造船厂,这些造船厂又属于一个国有企业。”
沙器之在到达目的地后主动介绍道:“这些企业占东德造船工业产值的30%以上,主要生产货轮、集装箱船、破冰船、渔船等等。”
李学武看着海港里的渔船,这里的鱼虾味道一般,但胜在实惠啊。
这里还是工业港呢,要是往传统渔港去,那里遍地都是破旧的渔船。
现实一点,渔船没有又新又完美的,渔船是为了出海打鱼作业,哪里会收拾的那么妥帖整洁,反倒是工业船只。
李学武一眼便瞄到了船坞里停考着的一台正在生产中的破冰船。
倒不是他多了解船舶工业,只通过观察就能判断对应的船型。
是随行工程技术人员的提醒,李学武也看到了船头那巨大的“锤子”。
破冰船的工作原理不用解释,无非是前后摇摆和左右摇摆,李学武也懂。
但真正让他说个清楚又很困难,所以他来了,奔着罗斯托克的船舶工业来了。
明明说好的汽车工业,怎么又瞄上船舶工业了?
道理很简单,这里太靠北了,没人关注到,竞争压力小啊。
再一个,通过前期的调查,这里船舶制造的产值虽然占东德的三分之一,但这里缺少工业基础,造船业还是服务西欧海峡,又有北毛压着,所以日子不太好过。
前期已经接触过了,瓦尔内明德造船厂对于远道而来的客人表现的惊讶更多一些,厂长瓦德里希听说有访问团到达东德的新闻,但没想到访问团真的会来罗斯托克。
这不是开玩笑呢嘛,他们这里的造船技术虽然还可以,传承自当初鍕工一脉,可这里早就是昔日黄花,哪里能力再合作。
在他看来,真正被访问团青睐的更应该是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哪怕是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也比造船工业强啊。
如果不是占着港口城市,又有老底子支撑着,瓦德里希真不知道这种日子还能坚持多久。
“我们有一家造船厂,在东北亚地区。”李学武作为谈判代表与造船厂管理层会面的时候直白地讲出了这一点。
他也知道西方人不喜欢弯弯绕,尤其是从事重工业工作的管理者。
真玩虚的,那就没实的了。
“只有一家吗?生产那种船只?”
瓦德里希好奇地问道:“年产能多少?”
其实真按照他的想法来提问,问年产能都是多余的。
都来罗斯托克选技术了,那对方的造船厂也大不了哪去。
“是只有一家。”李学武自信地介绍道:“我们生产500吨以下的渔船。”
“哦,渔船啊——”
“800吨以下的大型渔船、1000吨以上的货船,五千吨以上的大型货船,以及一万到一万五千吨的集装箱货船。”
李学武说话大喘气,等对方小瞧的话说出来,他这才棠棠棠讲了一大堆。
这可把瓦德里希干直眼了,有你这么说话的嘛,这是一家造船厂?
“我们还生产快艇、这是跟意大利品牌合作的,销量非常可观。”
能不可观嘛,东北那些老铁为了攒够翻身的本钱,拼了命的搞小道经济。
没错,小道经济,不走大道,不走寻常路,就奔海上讨生活去。
“那你们的产能呢?”
瓦德里希惊讶地看着他问道:“生产如此多的船型,你们的产能是多少?”
“这个我还真不知道。”
李学武笑了笑,就在对方稍稍松了一口气的时候突然讲道:“今年造了多少渔船和货船我真不知道,但我知道万吨级以上的货轮已经交付三个了。”
“什么!万吨级货轮!”
瓦德里希眼睛瞪得像灯泡,看着李学武的眼睛强调道:“您应该知道万吨级货轮的概念,这里可容不得吹牛啊。”
“我没有吹牛,如果您不相信,完全可以去我们那看一看。”
李学武自信地笑着讲道:“我们完全有机会进行合作,相信这一天不会远的。”
“合作,贵方想要合作什么?”
瓦德里希警惕地看着他讲道:“我确实有收到上面下发的通知,但我没有想到你们会来这里。”
“所以也没什么准备。”
“不用准备,这样就挺好的。”
李学武笑了笑,坐在会议室里随意地讲道:“我们希望能得到造船厂的先进技术,包括各种大型船只。”
“据我所知,你们是来学习新技术的。”瓦德里希谨慎地看着他讲道:“但您应该不知道,我们这里的造船技术并不是行业最先进、最优秀的。”
“没错,但我们也知道,最先进、最优秀的技术带不走。”
李学武微笑着讲道:“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罗斯托克准没错。”
“你们的务实让我感到惊讶。”
瓦德里希犹豫了一下,讲道:“你们想要以哪种方式来合作?”
“委派人员?需要技术支持?还是……”
“为什么不发展更广泛的合作关系呢?”李学武挑了挑眉毛,道:“贵方愿不愿意接受东南亚的造船订单?”
“我们可以提供场地和设备,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啊。”
“去东南亚?”瓦德里希突然眯起眼睛看着他问道:“你们想来罗斯托克吗?”